秋女英灵归何处?(3)
辛亥革命网 2014-03-18 00: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查看:
但是,湖南没有让步,复电浙江:“秋侠灵柩将留湘上,并由其子委托秋彦璜君赉遗像、衫裙还浙,于西泠故址建筑衣冠冢。”原来,浙江的提议遭到王氏家族的反对,只同意把秋瑾的衣衫、遗像还浙建衣冠冢。湖南的革命党人出于对秋瑾的崇敬,已经筹划为秋瑾烈士筑墓于岳麓山。他们当然不同意秋瑾灵榇东迁,理由也很充分:西湖与岳麓并称名胜,似不以属浙属湘为之畛域,葬于湖南,于山川可以生色,于秋氏家祭亦较便利。
为此,徐自华等据理力争:烈士牺牲于浙江,安葬西泠与岳武穆为邻,本系烈士生前之愿望,曾再三嘱托我等为之实践,故以秋女士灵榇迁还西泠为宜。
自此,浙、湘两省电文交驰,争论不休,双方相持不下,一时陷入僵局。
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只得上报中华民国总统府裁定。
延至1912年9月间,北京下达复文:许秋社同人迁葬秋瑾灵榇,并命湖南方面将秋烈士遗榇交出,并护送到浙。
到此,湖南都督谭延闿只好表示同意,为此专门下了批文:“秋女烈士为国致命,薄海同钦,安葬西湖,极为允当。该氏因骨肉至亲,移葬家山,于情理亦属相合;今以秋侠为革命巨子、世界公人,不敢一家私有,已许秋社同人迁葬,深明公理,良堪嘉尚。仰即将秋烈士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把浙江方面的来函发往湘潭地方政府并王家,令遵照执行。
不料秋瑾之子王源德拒绝执行,复信谭延闿申述理由,大意谓:前奉祖母之命迎榇还乡,以尽人子之责,至今已三年,而今忽而东迁,使合葬双亲变分葬两地;又烈士子女本在湘潭,既欠人理,又失孝道。
徐自华闻讯忙召秋社社员陈去病商议,陈去病是南社发起人之一,与湖南文化界人士比较熟悉。陈去病到湘后,多方游说,湖南与秋瑾熟悉的一些同盟会员王时泽等人也帮助劝说,王源德终于同意将其母遗骸归葬西湖。
第六次安葬:归葬西泠
9月底,秋瑾的灵榇自湘潭启运,送往杭州。谭延闿大为隆重,指派专使护灵。
12月8日上午,孙中山先生从上海到达杭州。谈到秋瑾时,他不胜悲怆地说:“可痛者,最好的同志秋女侠一瞑不视。兄弟此来,固不仅展览西湖风景,亦将一施凭吊。”次日,孙中山先生至秋社祭悼秋瑾,摄影留念,书写了“巾帼英雄”匾额,又致送挽联一副:
江户识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他还欣然同意担任秋社的名誉社长。
1913年春,西泠桥畔万绿丛中,风格独异的秋瑾新墓落成。
湖南筹备“六葬”秋瑾,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也展示了湖南人的情感:对烈士的敬仰,对烈士精神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