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同盟会秘祭黄陵(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启宏 查看:
农历九月重阳节前,各地陆续到达的有二十余位同志,内中有陕西省籍十六人,四川省七人,广东籍一人以及山西省、甘肃省数人。参加祭奠人以年龄大小为序,在祭黄帝陵文告上一一签名。农历九月重阳日这一天,大家齐集在黄帝陵前,祭典仪式是仿“慕亲会”供奉佛祖“达摩”的仪式进行的,既隆重又朴素,与祭者本着“祭如在”的精神,点燃香烛,敬献上鲜花、清酒、牲肴等供品,向黄帝行祭奠跪拜大礼,然后恭读祭文:“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五年九月重阳日,玄曾孙 某某等仅以鲜花、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皇祖轩辕黄帝之墓前……近年以来,欧美民族,对我环伺,各欲脔割大好河山,而满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国耻,殷忧之士,义愤填膺,近有执义帜而起者,粤东如陆皓东、郑士良、孙逸仙,湘越如马福益、黄克强,湖南如唐常才,均矢志盟天,力图恢复。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后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在祭文读到慷慨激昂时,更有意料不到的是,竟有一些人情难自持,情不自禁,有呜咽流涕者,有顿足捶胸,号啕大哭者,若丧考妣,以至于参加祭奠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不落泪的。祭奠过后好几日,大家的情绪仍然难以平静下来,各个人表情凝重、心事重重。其中年令最小、性格天真的吴希真,竟然两天都吃不下饭菜。井勿幕看到这样的情景,深切的感到这种庄重、有声有色的活动仪式,远比单一的文字宣传更加深刻有效。所以与同志们商量研究,仿照"慕亲会"的活动方式,并且加以改良,作为以后在反清联盟组织中开展工作进行活动的基本形式。议定于每年春天农历二月二日,选择地点举行一次,考查一年来工作的得失并进行赏罚。每次开会,仪式严肃,制定的戒律非常严格,对工作严格要求。在开会时,拟一文,在开始上香献馔时朗读,此文叫:“誓墓文”。除按“慕亲会”所供奉的神位外,增添关羽、岳飞两人,因为关羽神勇而有义气,岳飞驱除异族,精忠报国,均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现实意义。后来在1910年召开的奠定陕西辛亥革命基础的泾阳“柏氏花园”会议上(亦称“水榭亭会议”),更加详细的制订了各种活动的办法和章程。
重阳节秘密祭黄陵是陕西的同盟会与各会党初步综合统一后,一次大的重要联合行动,主要是由陕西的同盟会策划、组织、实现的,参加的人员有三种成分:同盟会会员、同情同志者及会党人员。一般称为“陕西同盟会祭黄陵”。这次活动在政治主张上明确提出“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体现了同盟会的宗旨。这次活动激发了大家的革命意志,加强了感情交流,加强巩固了反清联盟的基础。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大部分是陕西辛亥革命的领导和骨干,对以后陕西的辛亥革命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活动的模式,成为以后开展工作进行活动的基本形式。
时光流逝,转眼过去了卅多年,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经过无数先烈和志士仁人的奋斗,帝制早已推翻,共和建立多年。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事迹是人们永远怀念的。经当时的中央政治会议批准,陕西成立了“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守中、于右任等;委员: 张继、邵力子、冯玉祥、邓宝珊等;编纂部主任:王陆一 ;编纂委员:马亚时、成柏人等。编纂西北革命史巨著《西北革命史征稿》(上、中、下卷),征集西北革命史稿。当年参加其事的人,多数已经逝世,知其事者,已无几人矣。于右任、邓宝珊等人是高又明靖国军时期的老战友了,嘱咐高又明为昔日亡友同志计,为革命史征计,要分神写出当年的革命回忆。高又明也已年逾六十,体弱多病,加之久不执笔,事情已过去了数十年,所有事件、人物及发生的时间,都需要回忆,所有的文件都需要寻找查对,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花费大量的时间,是很困难的事情,实在无从写起。但想到当年牺牲的同志,想到当年自己和同志们出生入死共同奋斗的事情,实在是应该留下一段革命的回忆史料,于是尽所见所知当时的情况写下回忆录《如是我见我知录》。在写作期间,和当时的编纂委员马亚时先生就写作问题多有来往,说起当年重阳节秘密祭黄陵这一惊险而有趣的往事,感觉到真是可以写出一部很有趣味的小说,特别是当年祭黄帝陵时,高又明把祭黄帝陵文告抄录下来,日后保存在三原县寓所的书箧中。(笔者认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未将名单抄录下来)。马亚时听后很是高兴,认为:“吾兄前言之黄陵誓墓文,乃吾陕特有之革命材料,非常可贵,拟即编入稿中,此文谅字句不多,请速写出寄来为祷”。高又明因两次搬家时都不在陕西,祭黄帝陵文告找寻不见,只好凭记忆将原祭文大意写出,但时隔年代太久,实在记忆不全。祭黄帝陵文告又不知搬家后放在何处,乃亲自翻箱倒柜找寻,所幸在旧书箧中终于找到,见到四十年前抄录的文稿,高又明追今抚昔,浮想联翩,抚摸良久,附于文稿之中,为陕西辛亥革命保留下了这一珍贵史料。高又明本人亲身经历辛亥革命活动,《如是我见我知录》所回忆写出的各种资料丰富翔实,和他写的另外几篇文章《柏筱馀先生纪念碑》、《高季维传略》等,尽皆录入《西北革命史征稿》上、中、下卷三卷之中,专家学者认为是研究同盟会在陕西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
据高又明《如是我见我知录》记载,参加重阳节秘密祭黄陵的有:
井勿幕、高又明、柏筱馀、吴虚白、郭希仁、焦子静、吴希真等二十余人。
吴虚白:生卒年不详。僧人,三合会人,慕亲会领袖,在会党里很有号召影响力。高又明把吴虚白介绍给井勿幕,吴虚白又把三合会洪宝臣、慕亲会唐和尚等人介绍给井勿幕。是陕西同盟会与各会党联合的关键性人物。对陕西辛亥革命有很大贡献。一个张良、范蠡式的传奇神秘人物,革命成功后情况不详,可能是归隐江湖了。高又明曾在给马亚时的信中提到:“在弟之意,若吾陕刀客源流、慕亲会之内容及吴虚白等之归宿,似宜叙入,方显得吾北方人民族革命之思想并非近年来随他人应时而乱喊也,其来源有自耳”。但笔者一直未找到吴虚白相关资料。
张翊初:(1882-1940)名赞元,字翊初。甘肃灵县人,居住长安。其父历任陕西、山西、湖南等省巡抚,《清史循吏传》载颇有政绩。张翊初清末留学日本法政学校,并加入同盟会,为《夏声》杂志撰写文章。民元前在陕西参与秘密反清活动。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1931年任陕西省政府委员。1940年因病逝于西安,子贻谋。
祭黄陵有广东籍一人是否指谢墉待考。谢墉:生卒年不详。三原宏道学堂教员,广东人。
参考资料:
1、《如是我见我知录》、《柏筱余先生纪念碑》等 高又明著
2、《西北革命史征稿》1948年出版 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
3、《陕西省志》第七十九卷《人物志》(中册)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出版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