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辛亥革命官民矛盾——交文惨案

辛亥革命网 2011-04-18 00:00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李尚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交惨案后,山西军界出现了重大的人事变动。黄国梁接任第85标标统,阎锡山接任第86标标统。前者同情革命,而后者则是同盟会在山西的中坚
 

  在20世纪初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一到春天,来山西的人会看到一幕奇特的情形,漫山遍野的红罂粟在风中摇曳,诱人的香气传荡在河汾之间。

  山西的鸦片种植已有时日。早在道光十九年,道光皇帝一面支持林则徐在虎门点起销烟的熊熊大火时,一面也忧虑地注意山西鸦片种植的泛滥。他在一份上谕中警告说:“朕风闻山西地方沾染恶习,到处栽种。”这样使得“多种一亩罂粟,即少收一亩米粮”,“粮食渐缺,粮价日增”。

  随着鸦片战争的惨败,道光皇帝企图禁绝鸦片的梦想折翼,清政府为了应对各种战争和赔款所带来财政危机,至少两次在政策上纵容鸦片的种植。其一是咸丰九年(1859年),为了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山西巡抚英桂于省城设立筹饷局,对鸦片采取加征厘金税的办法,实际上使得种植罂粟合法化。其二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筹集“庚子赔款”,又对洋土药也推行了征收政策。这种纵容使得罂粟花在山西的开放更加普遍。

  光绪初年,曾任山西学使朱酉山幕僚的许珏初入晋时,看到这幅情形大为震撼,他写道:“亲见连畦接畛,遍种罂粟,视光绪初年增多且将十倍”。不几年后,《农学报》记载:“山西罂粟之产,以太原、榆次、交城、文水、代州、归化等处为最盛”,各处合计共30503.8亩。山西烟土以“味好劲足”而名世。

  泛滥的罂粟让山西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当“丁戊奇荒”发生时,整个北部中国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旱魃肆虐,遭受了一场特大的浩劫。由于长年粮食产量不足,山西全镜饿殍遍野,成了饿死人最严重的一个省份。

  伴随中国人的渐渐觉醒,许多开明之士不断呼吁全面禁烟,清政府在禁烟的问题上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清末试图拯救这个没落王朝的新政中,禁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1906年,清政府即下达禁烟的法令,而到上海万国禁烟会后,人们对禁烟的要求更加强烈。于是,清政府再次颁布了六年禁绝种烟的命令,同时宣布提前禁绝者,官员受奖。

  丁宝铨之路

  此时的山西巡抚是丁宝铨,他的档案中,有着一份复杂的履历,他的成长轨迹带有普遍的旧式文人的特征。年少的时候学习刻苦,“白天上学外,还与好友田毓瑶一起,每晚到蒲葭巷二帝祠内夜读。”他所走的也是传统的科举应试之路,20岁时考取秀才,23岁中了举人,24岁成为进士,之后,先京官后外放,又由地方官逐步上升,升到山西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时,他不过42岁。

  在“交文”事件发生之前,丁宝铨至少做过两件重大的事情,第一件是,当晚清政府重视办学之时,他在山西积极响应,办学颇有成绩,地方上甚至为他在太原府学立了一块碑,上面记载着他办学的功绩。这成了他晋升为山西巡抚的重要政绩。第二件是,《老残游记》作者刘鄂,与袁世凯交恶,袁世凯抓住刘在浦口买地一事,诬其为外国人所买,拟密令逮捕。正在北京的丁宝铨得知此事,马上去见庆亲王奕勖为刘申辩,终使他逃脱了牢狱之灾。一直到此时,丁宝铨的“官声”还是不错的,在许多人眼里,他“为人性情豪爽,颇能仗义执言”。谁也想不到,仕途如此顺利的丁宝铨会在禁烟上翻了跟斗。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