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思潮席卷山城水都(3)
辛亥革命网 2014-03-31 00:00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黄海志 查看:
4唱大戏鼓动闹革命
从开展革命活动伊始,梧州的革命志士就意识到通过报刊文艺在鼓动民众、宣传革命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创办革命报刊、革新粤剧形式等多种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这也为梧州首举义旗做好了思想文化上的准备。
梧州独立前,当局对同盟会员们的革命活动一直严密监控,同盟会也一直没有建立起领导核心,但同盟会会员们在通过创办革命报刊和编排革命粤剧向民众灌输革命真理方面,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同盟会会员创办报刊之前,梧州已有保皇党主办的《广西新报》,这份近代梧州的第一份报纸主张温和改良,反对激烈革命。但1909年夏天,一张与《广西新报》唱反调的报纸开始在市民当中流传,它极力宣扬革命,语言锋利,观点鲜明,直指人心。
《广西日报》的言论和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是揭露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及清廷的腐败无能,鼓吹革命,推翻清廷,传播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针对保皇派《广西新报》的反动言论,《广西日报》针锋相对,组织发动了大量的抨击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横行霸道的言论和文章,驳斥保皇派的言论,在梧州市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梧州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年后,同盟会会员区笠翁(名家彦,字立三)主办了另一份革命报纸《梧江日报》。正是这张报纸后来刊发了那条“京陷帝崩”的假消息,直接催生了梧州的独立。
《梧江日报》与《广西日报》均以“彰善痹恶,主持公道”为宗旨,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鞭策官吏”为职责,在促进梧州民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觉醒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通过报刊宣传革命外,同盟会还利用梧州人喜欢看粤剧的特点,利用戏剧文化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使梧州一直处在广西革命运动的前沿。
梧州同盟会志士受广东“志士班”的启发,利用粤剧对不识字的民众进行鼓动和宣传。他们邀集一批爱好戏剧的革命志士,组织了一个戏班,取名为“优胜者剧社”。众推清末秀才、平南人梁莲溪为社长,甘建斋、钱秀斋为副社长,吴芳圃为总务。二十余名社员大多为同盟会会员。
虽然剧社成员多为知识分子,但对戏剧却涉猎不多,而对粤剧则更为外行,因此,“优胜者剧社”组成后,派人到广州向某红船班聘请粤剧艺人来梧州教戏。不久,“优胜者剧社”排练并演出了《岳飞报国仇》、《黄帝征蚩尤》、《文天祥殉国》、《侠男儿》、《火烧大沙头》等一批有革命寓意的改良粤剧,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
“优胜者剧社”虽然活动时间仅半年左右,但对鼓动梧州民众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梧州,在革命思潮渐成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业已具备的情况下,梧州同盟会组织接到香港传来“京陷帝崩”的假新闻和一些省市纷纷宣布独立的消息,果断地决定由其主办的《梧江日报》出版号外,利用新闻舆论鼓动群众,造成声势。同盟会组织抓住时机,联合、团结各方面的有利力量,趁梧州清廷当局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召开各界代表会议,迫使清政府官僚交出政权,最终完成了梧州反清独立这一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