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涌动变革浪潮(3)
辛亥革命网 2014-03-28 00:00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黄海志 查看:
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在对外贸易繁荣的同时,梧州的民族工商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02年后,梧州先后兴建了缫丝厂、机器厂、炼锑厂、纺织厂、工艺厂和制造厂,这些是广西最早的近现代工厂。此外,广东商人也纷纷来梧州投资,开商行,办银铺,梧州的商业、工业、航运业和金融业迅速发展。
随着梧州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一个新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梧州诞生了。
例如梁颂唐,他已不仅仅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历史已经赋予他和他的同行们新的身份———民族资产阶级。可以说,广西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在梧州,资本家人数最多、资本最雄厚的是梧州。
追逐利润是资本家的天性,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新生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被激发,他们迫切需要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追求平等权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些斗争,标志着随着梧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梧州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梧州在两广率先独立的阶级基础已经奠定。
反抗,不停地反抗,早已成了梧州民族资产阶级和梧州人民在面对殖民侵略和封建压迫的不二选择。
1904年,梧州商人举行罢市,反对统捐,要求减少捐税和撤换知府程道源,斗争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
1905年7月,梧州拒约会在梧州粤东会馆(今五坊路小学)成立,拒约会以商人为主,也有各界人士参加,他们制定抵制美货公约,严禁商店买卖美货,并派员巡查船只和商店,杜绝美货进口。拒约会坚持了3年有余。
1908年,李虎石、周濂生等梧州商人,集资创办广西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航业公司———西江航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商争夺西江航运权,提出“中国人搭中国船!”、“自货自运不受外国人欺负”等具有反帝色彩的口号。
1911年7月,梧州商界发出通电,反对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为名,收回民办粤汉、川汉铁路,转资外国。
……
这些斗争,有的因为当局的无能和斗争的不坚决而宣告失败,但有的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09年,在争取西江航运权斗争中,梧州商界经过一年多的较量,终于将外商航业“打下马”,两艘英轮当年就折价卖给了西江航业有限公司。1910年,渣甸洋行的水筏、水位、码头以及数艘轮船,大喊“招架不住”,竞争失败,也变卖给了西江航业有限公司。当年11月,梧州成立华资轮船公司,次年,广西内河商船总公司在梧州成立,经理为周之济。历时多年的西江航运权斗争,令人欣慰地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
这些斗争也说明,在被迫开埠后,梧州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程度也日益严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这种压迫和剥削,构成了梧州人民强烈要求推翻清王朝、赶走侵略者的革命火山,这座革命火山内部炙热翻滚的岩浆,在遇到由民族资产阶级开启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突破口后,终于喷薄而出,不可遏止。
■ 专家评说
梧州辛亥独立,和广东的政潮起伏息息相关。在独立过程中,梧州许多重大事件的出现、各种势力的消长,以及在财政、军事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广东的制约,这也是梧州辛亥独立所特有的历史现象。
由于梧州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它和广东在各个方面都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梧州拥有权势的绅商,有许多是来自广东的。故东人之视梧州,“不啻桑梓”、“两粤相资,此为重地”也。梧州的盛衰安危,自然也就为大家所关注。
———摘自《梧州辛亥独立特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 钟文典 著)
梧州地处浔江、桂江和西江的汇合处,与广东唇齿相依,又临近香港、澳门。因此,在历史上,梧州一直是两粤的咽喉,也是广西与海外联系的重要门户。辛亥革命前夕,梧州已设置有线电报、无线电报长波电台;加上水运方便,每天都有客轮从梧州开往广州、香港、澳门,对国内外消息特别灵通。
由于梧州是广西的水上门户,受广州、香港、澳门的影响既快且深。广东有大批商人来梧州投资开商行、办工厂,使梧州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能迅速发展,成为广西的著名商埠和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经营梧州四大行业———银钱、平码、航运、鸦片等的大资本家大部分是广东人。梧州商会的历任会长也是广东人,梧州的四大富商就有三人是广东人。
因此,梧州的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与广东、香港、澳门的资产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革命的消息也很快便从辛亥革命发源地广州、香港传到梧州。
———摘自《辛亥革命前夕的梧州》(原梧州市志办主任 陈金源 著)
梧州是广西东部的门户,汇集了西江水系,东可下广州、香港,在铁路还未修建前,河运是交通运输主要动脉。1897年梧州开埠后,成为广西最大的商业城市,早在1885年梧州已通了电报,1902年西江有了定期航轮。由于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近代的科学文化、进步思想、革命运动都从港穗传到梧州,再从梧州辐射到广西全省。
———摘自《论辛亥梧州独立》(广西社科院研究员 沈奕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