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涌动变革浪潮(2)

辛亥革命网 2014-03-28 00:00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黄海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武昌起义之后的第20天,梧州即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正式脱离清政府统治,成为了两广最早独立的城市。是什么样的风云际会,让一个当时

  地缘优势往往意味着发展优势。早在明代,“诸夷航海而至”,梧州城内设市,开始对外贸易,从简易的木帆船到各种各样的贸易船队往来广州、香港,以梧州为中心的两广商业水路逐步形成。从此,广西的商品经济发展从梧州这里起航。

  而自1897年梧州被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西江上更是桅杆林立,船只无数,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取道西江在梧州做买卖,梧州经济由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诸如梁颂唐这般梧州富豪们的发家,也与这条水道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与广东一衣带水,让梧州人得以便捷地接受广东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辐射,其思想观念相比于广西其他城市来说也更为开放。

  后来的历史发展轨迹证明,借助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依赖于西江这条“黄金水道”,梧州不仅在广西近代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更成为广西早期革命运动思想传播的策源地,这些都为梧州的社会进步提供了的机遇。

  3开埠通商开启梧州近代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梧州地处广西“水上门户”的区域优势渐渐转化为商贸优势,成为近代历史时期珠江水系经济崛起的城市,客观上为梧州提供了辛亥革命的物质条件。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梁颂唐等巨贾发家致富以及梧州之所以成为“小香港”,除了黄金水道、工业革命等原因外,在1897年被迫开埠通商也是梧州商业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光绪(公元1875年~1908年)中期,随着贸易、航运的发展,梧州已渐成为大埠。面对这样的“金饽饽”,贪婪的西方侵略者岂能不动心?英国、日本曾多次催促清政府开放梧州为商埠,均未得逞。19世纪80年代末,法国势力范围扩张到云南、广西后,不甘落后的英国强迫清朝开放西江通商以求利益均等。

  迫于压力,清朝廷被迫于1897年2月4日与英国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其中附款条约规定:“今彼此言明,将广西梧州府、广东三水县城、江根圩开为通商口岸,作为领事官驻扎所。”  

  6月3日,梧州正式开埠。当天,英国就派出领事驻扎,划河西三角嘴白鹤山一大片地建领事署。次日,即成立梧州海关,首任税务司是英国人阿岐森,关员由英人、葡萄牙人充任,控制着海关和府关。

  开埠通商,对于梧州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名词,这本身是西方列强铁蹄的遗祸,是不平等的、屈辱的。“祸兮福之所倚”,它给梧州人民带来一段屈辱往事的同时,又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发展机遇。

  梧州正式开埠通商,这是梧州城市历史乃至广西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如果说1840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1897年开埠,则是梧州这座城市近代史的真正开始。

  开埠后,英、日、法、葡等相继在梧州设领事,外国商行相继成立,梧州成为珠江流域仅次于广州的重要通商口岸城市。

  彼时,梧州可谓商贾云集,千帆竞渡。

  开埠后,外国轮船从香港、澳门直驶梧州,英国、日本、法国、葡萄牙等国商人也到梧州开设商行。谦信洋行、洛士洋行、渣甸洋行、的臣洋行、绍昌洋行等在梧建分行并大量经营国外百货。

  据光绪二十年(1899年)的统计,当年出入梧州港的轮船达3000余艘,运输量达19万吨,其中以梧州至香港航线最为繁忙,由香港进入梧州的英、美、日、德、法等国的货物年贸易额达白银747万两。梧州出现以金融、平码、粮食、花纱、土产,百货、航运、造船、机器为主的十多个行业。那时上游各埠商人将粮油土特产运到梧州出售后,许多商人采购煤油、火柴、搪瓷制品、胶鞋、毛巾、布匹之类百货商品回程。梧州成为滇、黔、桂、湘、云物资集散地和出入口的门户、广西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

  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掌握市场信息,梧州的商人们非常重视通讯的作用,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外界信息。到辛亥革命前夕,梧州已设置有现代邮局、有线电报、无线电报长波电台;加上水运方便,每天都有客轮从梧州开往广州、香港、澳门,对国内外消息特别灵通。

  由于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梧州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先进的科学文化、进步思想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再从梧州辐射到全省。梧州同盟会组织正是在接到香港传来“京陷帝崩”的假新闻和一些省市纷纷宣布独立的消息,认为时机已到,才果断地决定在同盟会主办的《梧江日报》、《广西日报》上出版“京陷帝崩”的号外,最终促成梧州的率先独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