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5 00:00 来源:新晨范文 作者:飞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起云涌,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民变问题是透视清末社会恶性运行的重要视角。关于辛亥革命前十年

       也有学者以新的视角进行了归纳,令人耳目一新。胡成认为,晚清民变“带有新旧对立和冲突的历史特征”。马自毅进一步指出,“清末民变既是传统民变的延续,其原因、目的、形式、口号可在历代历朝的造反中找到先例;但近代社会转型以及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濡染,又引发形式各异的新民变”,“传统型民变渐次包含了新特征;新民变在一定程度上又染有旧色彩,在整体上呈现出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变、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殷俊玲对比了清末民变与以往不同历史时期民变的异同:第一,清末民变中民众反抗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的斗争是不同历史时期民众斗争的一个共同之处;第二,清末民变所反映出的革新与守旧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则是它与历史时期其他民变的不同点;第三,清末新政引发的民变体现了民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与对立。殷俊玲还专门归纳分析了宣统元年反户口调查风潮的特征:第一,活动区域较为集中,遍及大江南北12个省区,以江苏、江西和两广为最,而江苏又最突出;第二,斗争的时间集中而短暂;第三,参加斗争的人员及影响较为广泛;第四,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章征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的特点,即广泛性、低质性和过渡性。

       四关于民变的意义

       大多数学者对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的意义给予了肯定,也对民变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表示认同。清末民变对西方侵略势力和腐朽的清政府都起到了沉重的打击作用,是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到来的一股巨大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是促成辛亥革命的进行和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

       吴雁南评价了民变在辛亥革命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出,“工农群众既是革命的主力军,又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追随者,处于被领导者、同盟军的地位;以农民反抗斗争为主体的‘民变’,是重要的革命动力,而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法国学者马里亚尼·巴斯蒂·布律吉埃指出,这些民众运动继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等农民暴动后继续破坏传统的农村社会,有力地打击了清政府,“政府被民变频起闹得惶惶不可终日”。总之,“清末民变已经不是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了,而成为民主革命的基石”。“这些民变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并存,勾画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一派乱世的景象和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催命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