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之路(四)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文化之旅》 作者:王志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又是卓越的革命实践家。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他不辞辛劳,奔走颠簸,跑遍整个世界。在
七、致力于“樽俎之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大地。当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作募款旅行。10月12日,孙中山行抵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从美国报纸上突然看到:“武昌为革命党所占领。”孙中山欣喜万分,但认为“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更为大也。故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
孙中山之所以把外交放到重要位置是有道理的。据孙中山的秘书黎照寰回忆:孙中山看到,“因为我们所建立的共和国还是一个新的国家,列强可能乘机来侵犯,而我们这时还来不及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样,外交就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新的形势,孙中山密切注视各大国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政策,并作出自己的估计。1911年5月孙中山“闻东京内阁变更”,立即致函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询问日本“对于支那政策有改变否”,“东亚大势如何”,“日本人心如何”。孙中山当时认为,各国政府中,法、美是同情中国革命的,德、俄、日持反对立场,英国态度不够明朗,因此。他决定放弃在美国各地演说筹款计划,经纽约转赴英国进行外交活动,力图避免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在纽约期间,孙中山曾同日本驻纽约总领事派来的人谈话,要求日本政府同意他在回国途中以公开身份访问日本,希望日本政府能以此来表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孙中山还通过美国政府征询德国政府意见,希望赴欧时到德国一行。孙中山还分别同纽约一些政界、金融界和商界人士接触,向他们阐述中国革命的宗旨,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孙中山给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资本家发出信件,向他们介绍中国革命的形势,呼吁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西贡和马宋西亚等地的金融资本家贷款给中国革命政府。
11月11日,孙中山乘“毛里塔里亚”号轮船抵达伦敦,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在伦敦向外国记者发表谈话,认为“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作好准备”,“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片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他庄严宣告,中国“将跻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孙中山通过美国军事研究家咸马里介绍,与四国(英、美、法、德)银行团主任会晤,商谈停止对清政府的贷款问题。孙中山要求银行团停止交付辛亥革命前同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粤汉、川汉铁路的600万英镑贷款,停止发行币制实业贷款1000万英镑的债券。银行团主任表示,对华贷款问题由英国外交大臣作主,他本人无权作主。接着,孙中山又委托维加炮厂经理道森作为他的代表,向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进行交涉,向英国政府提出三点要求:一、停止对清廷的一切贷款;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廷;三、取消亚洲各国英属殖民当局对他的放逐令,以便取道回国。英国政府口头上表示同意孙中山的上述要求,实际上不过是虚予应付。孙中山又找四国银行团主任将道森与葛雷的会谈结果告诉他,并要求银行团贷款给中国革命政府。银行团以未曾建立“正式政府”为理由,婉言拒绝了。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大地。当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作募款旅行。10月12日,孙中山行抵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从美国报纸上突然看到:“武昌为革命党所占领。”孙中山欣喜万分,但认为“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更为大也。故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
孙中山之所以把外交放到重要位置是有道理的。据孙中山的秘书黎照寰回忆:孙中山看到,“因为我们所建立的共和国还是一个新的国家,列强可能乘机来侵犯,而我们这时还来不及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样,外交就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新的形势,孙中山密切注视各大国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政策,并作出自己的估计。1911年5月孙中山“闻东京内阁变更”,立即致函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询问日本“对于支那政策有改变否”,“东亚大势如何”,“日本人心如何”。孙中山当时认为,各国政府中,法、美是同情中国革命的,德、俄、日持反对立场,英国态度不够明朗,因此。他决定放弃在美国各地演说筹款计划,经纽约转赴英国进行外交活动,力图避免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在纽约期间,孙中山曾同日本驻纽约总领事派来的人谈话,要求日本政府同意他在回国途中以公开身份访问日本,希望日本政府能以此来表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孙中山还通过美国政府征询德国政府意见,希望赴欧时到德国一行。孙中山还分别同纽约一些政界、金融界和商界人士接触,向他们阐述中国革命的宗旨,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孙中山给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资本家发出信件,向他们介绍中国革命的形势,呼吁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西贡和马宋西亚等地的金融资本家贷款给中国革命政府。
11月11日,孙中山乘“毛里塔里亚”号轮船抵达伦敦,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在伦敦向外国记者发表谈话,认为“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作好准备”,“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片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他庄严宣告,中国“将跻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孙中山通过美国军事研究家咸马里介绍,与四国(英、美、法、德)银行团主任会晤,商谈停止对清政府的贷款问题。孙中山要求银行团停止交付辛亥革命前同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粤汉、川汉铁路的600万英镑贷款,停止发行币制实业贷款1000万英镑的债券。银行团主任表示,对华贷款问题由英国外交大臣作主,他本人无权作主。接着,孙中山又委托维加炮厂经理道森作为他的代表,向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进行交涉,向英国政府提出三点要求:一、停止对清廷的一切贷款;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廷;三、取消亚洲各国英属殖民当局对他的放逐令,以便取道回国。英国政府口头上表示同意孙中山的上述要求,实际上不过是虚予应付。孙中山又找四国银行团主任将道森与葛雷的会谈结果告诉他,并要求银行团贷款给中国革命政府。银行团以未曾建立“正式政府”为理由,婉言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