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之路(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文化之旅》 作者:王志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又是卓越的革命实践家。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他不辞辛劳,奔走颠簸,跑遍整个世界。在

  四、在东瀛的日子里

  孙中山在国外进行革命活动过程中,日本是他据以立足并开展活动的重要据点,“以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策划”。据统计,从1895年起至1924年止,孙中山曾先后15次踏上日本国土,累计时间达9年之多,几乎占他全部革命生涯的1/3。孙中山在日本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不但团结了旅日的华侨和留学生,而且结识了许多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朝野人士,对推动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动开始于1895年。那一年1月。他由檀香山到香港,途经日本横滨时,就在船上对华侨宣传革命道理。他结识了横滨的侨商陈青、谭发等人,向他们宣传要在中国“造反”的道理,还交给他们《兴中会章程》,嘱他们在当地设立兴中会的分会。同年11月中旬,孙中山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再次从神户来到横滨,并在那里正式建立了横滨兴中会分会,华侨冯镜如为会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武装斗争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一开始就把武装斗争放在重要位置。1897年8月,孙中山自加拿大乘“皇后”号轮船抵横滨。从这以后到1900年6月,孙中山奔走于东京、长崎、神户、马关等地,积极宣传革命,吸收一批华侨参加兴中会,发展革命力量。这期间,孙中山以大量的精力就近筹划了1900年10月的惠州三洲田起义,这次起义虽然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和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而失败,但是,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鼓舞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锻炼了一部分干部,为以后的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

  1901年至1903年期间,孙中山在留日学生中进行广泛的传播革命思想和组织发展工作。孙中山奔走各地疾呼:“祖国危亡,清政府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这时,由于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国内反清运动的发展,国内许多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道路。1906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已达万人之多。1902年4月26日,章炳麟、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举行“支那亡国242年纪念会”,因清使馆和日本警察的干涉未能开成,从横滨赶来的孙中山即率领他们当日返回横滨开会,号召留日学生不忘这次纪念会宣言中所列汉族反抗满族统治的斗争历史。1903年,东京留学生反对沙俄强占东三省,发起组织抗俄义勇队,后因政府禁止被迫解散。孙中山立即在东京青山练兵场附近创办了军事学校,学生除了由日本军事专家教授军事外,还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培养革命思想。孙中山的活动,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当时清政府驻日公使杨枢在给清廷外务部的密报中说:“孙文来自英国,屡在东京开会,登台演说,借以鼓动学生。而学生赴听讲者,日千余人,甚为可惧。”许多有志救国的学生团结在孙中山的周围,如当时在日本的廖仲恺、何香凝、黎仲实等人就经常同孙中山会见,对孙中山后来在日本的革命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把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统一步调,共同斗争。1905年7年,孙中山在美国、欧洲等地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之后重抵日本,积极着手组织新的统一的革命团体。不久,经过日本朋友宮崎寅藏的介绍,孙中山在东京与黄兴会晤,并商定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和兴中会联合,共同致力革命。7月30曰下午,孙中山同来自17个省的革命志士70多人在东京赤坂区开会,讨论发起新的革命团体问题。孙中山在会上发表长篇演说,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实行方法,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力量组成一个大团体,以便同心协力,从事革命工作。孙中山的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在会上,他被推为会议主席。孙中山最初提议新的团体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经过讨论,定为中国同盟会,并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宗旨。8月13日,留日学生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有1300多人到会,盛况空前,气氛热烈。孙中山在会上作了富有政治远见和强烈鼓动性的演说。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定没有沦亡的道理”,若能“发愤自雄”,“取法西人之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不只“突驾日本”,“比美国还要强几分”。孙中山指出,近两年来民族思想蓬勃发展,革命救亡呼声日高,号召大家“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自身之肩上”。孙中山被人们当作献身革命的“中国英雄”和“四万万人之代表”。他的演说深深地感染了到会的听众,博得了经久不绝的掌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