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 立宪派的召唤(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6 00:00 来源: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作者:李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辈尚在,而不为设一策,而坐视其亡,无人理。 ,1909 立宪派的召唤(二),

  到了5月份,其他各省立宪社团、商会、学会及华侨商学也分别派出地方精英代表,陆续到京,联合各省咨议局代表,共同发起第二次国会请愿活动。他们以原请愿团为基础,扩大重组了国会请愿代表团,规模达150余人,并推定孙洪伊等10人为领衔代表。6月16日,第二次国会请愿活动正式开始,十大团体同时向都察院呈递了请愿书。在这份请愿书上各界群众签名人数高达30余万人之巨。

  7月间,第二次请愿运动达到最高潮。16日,山西国会请愿代表团到达背景,多数在京的晋籍官员都前往火车站迎接,勉励有加。22日,又有一份2万余人签名的请愿书呈交给宪政编查馆。

  这次请愿的声势浩大,上书措辞直切,使摄政王为首的政治核心疑虑重重,但仍拒绝提前召开国会,并严厉告诫请愿团体代表:“惟兹事体大,宜有秩序,宣谕甚明,毋得再渎请。”并提醒代表们“宪政至繁,缓急先后之间,为治乱安危所系,壮往则有悔,虑深则获全”。

  立宪派对于再次碰壁,早有思想准备,正如张謇所说:“设不得请,至于三、至于四、至于无尽。”

  10月份,参加请愿的人数急剧增加,规模扩大,不少省份出现游行请愿行动。

  10月7日,请愿团代表孙洪伊等与直隶代表李长生、温世霖等前往摄政王府上请愿书,东三省学生赵振清、牛广生路迎代表团,当场割臂书写血书,强烈敦促召开国会。摄政王外出不在府中,孙洪伊等日夜守候,王府警卫劝归,代表们坚持不离。同时,京外各界声援请愿运动如火如荼。

  直隶各界在天津举行请愿大会,2000余人会后列队前往督署,要求总督陈夔龙代奏请愿书。10月16日,开封各界群众3000余人开请愿大会,要求河南巡抚代奏请愿书,又至省谘议局提出“此次请愿如仍不得请,学则停课,商则罢市,工则休作,谘议局亦不许开会”。10月19日保定各学堂学生罢课,要求速开国会,10月29日,3000人集会,通过请愿书,请总督赵尔巽代奏。奉天省各城绅商士民等互相联络,拟每城派出1万人,齐集省城要求总督代奏请愿书。10月30日,福建九府二州各界代表4000人在省城开会,呼吁一年以内即开国会,要求总督松寿什奏筹请愿书。

  事实上,在9月23日,中央一级的准议会机构议会资政院即正式召开。议员分“钦选”与“民选”两类,按资政院章程规定各有职位100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选议院有98人,均是地方咨议局互相选举产生。

  在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常会上,国会请愿代表上书资政院,敦促资政院向朝廷施压,是为第三次全国请求开设国会运动的开始,并得到资政院的支持。

  资政院开院期间,湖南籍议员罗杰发言:“现在国民之断指、割臂、剜股者相继,皆表示国民以死请愿之决心。”并说:“不速开国会,互选资政院议员不能承诺新租税。”他呼吁:资政院全部议员应赞成通过速开国会案;总裁应从速上奏;摄政王应即允速开。议案通过后会场“应声矗立,掌声如雷”,甚有议员跳起而呼“大清帝国立宪政体万岁!”--1910年10月26日资政院投票决议,正式通过专折要求朝廷速开国会。当时出席会议的共有议员141名,28日,资政院总裁溥伦把奏稿连同三个附件,一并上奏朝廷。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