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的革命宣传:醒来,快快醒来!(4)

辛亥革命网 2011-09-01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高立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世纪初留日学生办的刊物大概有70到80种之多。其中,以章太炎、邹容、陈天华最为著名,以《革命军》、《猛回头》和《警世钟》三书影响最

  《猛回头》用评弹的形式,词浅意显,但极富感染力,序言说:“俺也曾,洒了几点国民泪;俺也曾,受了几日文明气;俺也曾,拔了一段杀人机;代同胞愿把头颅碎。俺本是如来座下现身说法的金光游戏,为甚么有这儿女妻奴迷?俺真三昧,到于今始悟通灵地。走遍天涯,哭遍天涯,愿寻看一个同声气。拿鼓板儿,弦索儿,在亚洲大陆清凉山下,喝几曲文明戏。”

  然后,要求大家“恢复起来是正正堂堂的道理”:“列位!你道这造反二字,怎么样讲的?他强占了我们的国,我们自己想恢复起来,是正正堂堂的道理,有什么造反!好比那人家有一份产业,被强盗霸去了,到后来这人家的子孙长大了,想要报这个仇,把从前的产业争转来,也可说他是不应该的吗?那人家的子孙,若是有一半倒要帮这个强盗,把自己的亲兄弟杀害了,到那强盗处讨功,这还算得一个人呢?”提醒大家“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

  接着提出:第一要,除党见,同心同德;第二要,讲公德,有条有纲;第三要,重武备,能战能守;第四要,务实业,可富可强;第五要,兴学堂,教育普及;第六要,立演说,思想遍扬;第七要,兴女学,培植根本;第八要,禁缠足,敬俗矫匡;第九要,把洋烟,一点不吃;第十要,凡社会,概为改良。“天下事,怕的是,不肯去做;断没有,做不到,有志莫偿。”“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两句话,难道列位未曾听过吗?”“瓜分互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

  宋教仁在1906年1月4日日记里说自己,“倒卧于席上,仰天歌陈星台《猛回头》曲,一时百感交集,歌已,不觉凄然泪下,几失声”。

  《警世钟》也是白话体,也以说唱文艺的形式,劈头就惊呼国破家亡的惨景即将来临:“嗳呀!嗳呀!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该文提出十条奉劝:一是做官的人,劝他们尽忠报国。不要对清廷尽忠。二是劝当兵的人,劝他们舍生取义。“人生终有一死,只要死得磊落光明。……千古莫不敬重大宋的岳爷,无非因他能替同胞杀鞑子。”三是世家贵族,劝他们毁家纾难。“来办公事,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合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四是读书士子,劝他们“明是会说,必要会行”。五是有钱的人,劝他们舍钱。六是穷人,劝他们舍命。七是新旧两党,劝他们“各陈意见”。八是江湖朋友,劝他们改变方针。“想做大事,也有不少。没有志气,只想寻几个钱度日的,也有好多。这等人就是起事,也没有什么思想,不过图奸淫掳掠四字。”九是教民,劝他们“当以爱国为主”,“人不要爱本国的,这真是耶稣的罪人了。”十是妇女。劝她们“必定也要想救国”。“凡我的女同胞,急急应该把脚放了,入了女学堂,讲些学问,把救国的担子也担在身上,替数千年的女子吐气。”“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

  最后陈天华慷慨激昂地说:“醒来!醒来!快快醒来!快快醒来!不要睡的像死人一般。同胞!同胞!虽然我知道我所最亲最爱的同胞,不过从前深处黑暗,没有闻过这等道理。一经闻过,这爱国的心,一定就要发达了,这救国的事,一定就要担任了。前死后继,百折不回,我汉种一定能够建立个极完全的国家,横绝五大洲。我敢为同胞祝曰:汉种万岁!中国万岁!”

  《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成为革命党最好的宣传品,被党人不断加印,带往各地,传遍中国大江南北。

  链接

  1912年2月,章太炎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2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遭袁氏囚禁。被囚期间,还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前往上海。1917年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护法运动,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18年离开广州途经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后在上海讲学。20世纪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1936年6月14日因病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