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为什么成功?(2)

辛亥革命网 2021-03-22 09:47 来源:美篇 作者:罗时汉 查看:

值此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廓清武昌首义为什么成功。

  三、成功原因一:创新的革命思路

  很多专家论证,同盟会的产生与湖北人的促进有关。东京同盟会成立之前的当年春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了欧洲同盟会,这是湖北留学生全力促成的。1903年张之洞兼署两江总督一年多时间,湖广总督曾由湖北巡抚端方代理,他们与湖北学政梁鼎芬共谋釜底抽薪之策,将花园山聚会人员调虎离山,把这些年轻人打发到远远的欧洲,实际上为他们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于1903年冬天登上欧罗巴大陆,即世界民主共和的摇篮。张之洞们哪能料到,这批“以绝后患”的人竟然远远地成了孙文的“援军”。1904年冬天,在德国的朱和中得知孙文在伦敦已是囊空如洗,需要接济,即筹集1200马克电汇给他,并邀请他来欧洲大陆。孙文有了这一笔接济,又有了这一批崇拜者,无异于雪中得炭。转眼到了1905年初,朱和中与留学比利时的贺之才、李蕃昌等20余人在布鲁塞尔迎接了孙文的到来。孙文在罗兰多福街39号朱和中的寓所逗留了12天(一说住在胡秉柯家),与大清国这些官费留学生们聚会时,对于湖北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搞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里的那一套颇不以为然,认定 “秀才不能造反,军队不能革命”,还是坚持他的以联络会党搞暴动的革命策略。朱和中们对这位导师的崇拜有所动摇,起而与之争论,且异常激烈。朱和中们坚持的观点是,“革命本身乃是最高深的理论,会党无知识分子,岂能作为骨干?先生历次革命所以不成功,原因是知识分子还未投入革命。” 这句话确实点到了要害处,回顾过去的失败,孙文不得不承认国内来的人说得有道理。这场持续三天三夜的大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孙文终于认识到,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转变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同时产生了组建“革命党”的想法,与30余名湖北留学生组成“欧洲同盟会”,改变了孙文长期在海外形单影只的状况。孙文知道在日本的留学生更多,就带着新的思想、新的眼光、新的革命愿景来到日本。

  日本学者寺广映雄指出,欧洲同盟会“实际上是以孙文为中心,与湖北出身的革命学生之间热烈讨论的结果,这件事情不仅对兴中会的革命方式给予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日后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誓词(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大纲领)和入党方式,“在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几乎是原样照搬过去的”。所以说,这个革命团体“对兴中会的革命组织和革命的方法进行了修正与否定,确立了新的组织与方法,形成后来中国同盟会这个革命组织和进行革命方式的基础。”(寺广映雄《关于欧洲同盟会的成立和意义》)

  四、成功原因二:鲜明的革命政策

  孙文1894年在海外成立兴中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在此基础上,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将革命方略定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以两湖人为主体的共进会成立,认为“平均地权”不好懂,把它改为“平均人权”。而1904年成立的湖北科学补习首次提出的“革命排满”口号,更为简明,容易为民众所理解。近阅《伦敦新闻画报》1911年12月9日报道,10月19日,湖北革命军占领宜昌,在街头树起众多旗帜,“革命军复汉排满,保教安民。”表明尽管湖北革命团体都接受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但科学补习所提出的“革命排满”这个口号一直沿用下来。

  台湾现代史学家左舜生比较客观地说:“盖中山亦未尝不注意武汉(如光绪三十二年五月派遣法国武官欧几罗赴湖北视察军事之类),可是他从来不曾考虑过武昌可以作为革命起义的地点。盖中山所看中起义的地域,始终不出东南沿海及西南边区一带。到同盟会后期,则中山不仅无法在日本居留,即南洋一带也不能立足,他的行踪大致以来往于欧美为主,对国内党人在各地活动情况,自不免相当隔膜。”

  五、成功原因三:务实的革命路线

  我们现在不能苛求于前人。早期的革命组织还没有完全脱离封建会党色彩,如孙文参加致公堂,受封为“洪棍(元帅)”,秋瑾加入三合会,拥为“白纸扇(军师)”。所采用的手段也无创新,如兴中会领导的广州起义,原计划只是以二三十人攻督署,二三十人攻旗办,任务已完成的队伍则分头放火,以壮声势。用当前的术语来说,这是搞“恐怖主义”。同盟会已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但实施宗旨依靠的主力还是会党,而会党从反清复明开始到清末已变质,甚至变成了横行地下的黑社会,为正当人士所不取。连孙文后来也对“老朽昏庸”的帮会失望之至。华兴会是黄兴而立之年的成就之事,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组织,结果会党何少卿、郭鹤卿二人露出马脚在湘潭被捕屈打成招,首次武装起义就告流产。光复会于1904年11月正式成立于上海,以秋瑾式的暗杀和武装暴动为革命的主要手段。

  相形之下,湖北革命党人早在1903年花园山聚会时期就弃走“会党路线”,确定并开始实施“抬营主义”,参加军队运动军队,待机而动,这在全国堪称首创,并被实践证明是一条完全正确的革命路线。从共进会成立开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把革命的中心确定在中国内地的长江流域,从而奠定了辛亥革命“中部开花”的格局。不再像先前在沿海地区一个点上搞火山爆发式的突然暴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两湖广大地域板块式地震般的连锁暴动,发动起义的中心很快由长沙转向武汉。

  六、成功原因四:坚强的革命组织

  武昌起义前同盟会总部名义上仍在东京,主要负责人却不在,事实上已陷于四年多的停顿;孙文远在美国,对国内革命鞭长莫及,对武汉情况更不明了。香港有同盟会“统筹部”,自赵声死后由黄兴与胡汉民主持,除黄兴个人在筹谋暗杀李准以外,也一筹莫展;另有“同盟会中部”于1911年8月成立于上海,由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负责,也属于坐而论道者流,还在商定“宣统五年”(1913年)为大举时期。1911年7月18日,孙文在致邓泽如书中指名批评金山致公总堂:“金山致公总堂虽系洪门,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然向多老朽顽锢,向无进取之气,故尝与吾党少年勇进之辈,积不相宁,数月之前犹大反对同盟会之筹款。” 如吴玉章说,同盟会至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即已趋于涣散;而至武昌起义后,几乎陷入瓦解状态。

  而湖北方面,革命组织屡经挫折,承续不断。名义上的同盟会湖北分会就依附于日知会。特别是自文学社、共进会合流以后,革命党人内部组织已相当紧密,且富有自动精神,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起义发难计划和相关准备。事实证明,关键时刻,就是本土的革命党人临危不乱,勇敢机智地完成了武昌首义之壮举。

  七、对武昌首义成功的总结

  武昌首义,既不是孙文认为的“意外”,也不容曹亚伯的假设。历史作出的结论是,它的成功是必然的,它基本上是湖广人在武汉独立自主完成的一场伟大起义。当时,瑞澂张彪本早已知革命党在武昌起事,八月初九,又接有外务部密电,更证实八月十五起义之说不诬。武汉官厅防范之严密,决不下于张鸣岐、李准之于广州。而党人有把握运用的兵力,既不雄厚;而端方入川,又将可以响应的新军带走一部,其形势相当险恶。假定他们不是平日确有严密的组织和相互间的亲爱精诚,便可能陷于分崩瓦解,各求侥幸;则所谓首义云云,岂不要烟销云散,和以往历次失败的情形完全一样?

  左舜生论说过武昌革命成功的基本原因:夫革命大业艰难险阻,即以国父躬自领导之革命运动而言,尚有十次之失败,岂可认为武昌首义乃行险侥幸而收意外之功乎?况两湖革命志士,远在东京同盟会成立之前即已创立革命机关,播送革命种子,策划革命运动。最早为科学补习所,继之者为武昌日知会,其后演变而有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以及最后之文学社、共进会等,名称虽有变更,精神则为一贯,组织日臻严密,范围愈益扩张,力量更趋强大。经过多年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已拥有引满待发、灭此而朝食之势。当时武汉实具备独自发动伟大革命行动之条件,初不藉外在影响与力量而使然也。

  不过,“孙中山的鼎鼎大名足以分散视力,使人们不去注意那些真正干革命工作的革命者。”(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章开沅的一段分析可以作出结论:从1911年10月的全国形势来看,革命爆发已经迫在眉睫。……当时革命形势发展得极快的有三个地方,亦即任何一地都有可能被历史选定为首义之区。一是四川……另一为上海……其三为武昌,这一地区的起义本来已是万事俱备,只不过由于宝善里炸弹案的意外发生,迫使革命党人提前“冒险而图功”。当这部威武雄壮的史剧揭开帷幕时,观众才发现上场的主角临时变换了人,蒋翊武、刘公、孙武被熊秉坤、吴兆麟、黎元洪……替换,品位有别,风韵相异,但大体仍然演的是“排满革命”这个既定的剧情。历史选定了武昌,武昌把握了机遇,首义者淋漓尽致的演出没有辜负新世纪的殷切期望。这不是鸿运当闲的侥幸取胜地,而是10多年冒险犯难历尽艰辛理所应得的胜利果实。

  章开沅感言:“首义文化有古老而深远的文化源头,那就是堪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楚文化的雄浑壮丽与飘逸玄奇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古代楚人还有一种不甘落后与勇争雄长的‘霸蛮’精神却往往被忽视。庄王所谓‘蜚将冲天,鸣将惊人’,以后被演绎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正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勇猛坚毅的首创精神。”

  “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各省闻风争响应,秦晋滇粤皆反正,江浙联军平金陵,大江川南无膻腥。十七省代表,选举到江宁,元帅黄兴黎元洪,组织政府讨虏廷……”(《中华大纪念》)

  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由武昌首义而见其革命性和先进性。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客观地还原历史,回顾这个城市所发生的划时代事件,思考它在历史中的分量,为武昌首义中的英雄群体歌功颂德。

  附言

  今年,路人皆知那个100年。肯定有大量宣传,无限辉煌。

  几人晓得还有个意义重大的110年?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象征着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崛起。

  但是,那在大陆的38年国史早已模糊、淡化,逐渐被人们忘记。

  比如有谁还知道武昌首义为什么成功?武昌首义有哪些历史悬疑?

  有感于此,本人特发出十年前的学习心得或研究成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