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衡在广西

辛亥革命网 2020-11-18 09:0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柏刚 查看:

1908年12月,尹昌衡与李烈钧、刘存厚、唐继尧兄弟四人为结拜兄弟,因听孙中山的演说,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极为叹服。这使他们早就意识到了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诞生于四川彭州市升平镇,一个典型的川西坝子“耕读之家”。尹昌衡自幼勤奋好学,能诗文,善辩论。因家境贫困,乃弃文行武。1903年考进入四川武备学堂第一期,1904年以全川第一成绩被选拔留学日本,先就读东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学校预备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09年毕业回国。

  在士官学校时,尹昌衡先后与李烈钧、李根源、唐继尧、刘存厚、李书城、闫锡山时相过从,并结拜为兄弟。他们派出去留学的时候无一不想着学成归来报效朝庭,然而一旦见识外面的世界,情势就不一样了。立马感受到什么是“天壤之别”,目睹外国的先进,都是清庭无法比及的。他们开阔眼界,对新思想持接受的态度,参加各种救亡图存的社会实践活动,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尹昌衡与革命派共呜,于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加入“铁血丈夫团”。“铁血丈夫团”是李书城在陆军士官学生中的中国同盟会会员中组织的革命团体,作为秘密回国的反清敢死队。“铁血丈夫团”的名称是孙中山亲定的,顾名思义,铁与血是革命历史两大利器,丈夫团则取自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目的就是要联系学习军事的同盟会同志,担负革命时期的军事重任。1908年12月,尹昌衡与李烈钧、刘存厚、唐继尧兄弟四人为结拜兄弟,因听孙中山的演说,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极为叹服。这使他们早就意识到了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尹昌衡与李烈钧、刘存厚、唐继尧四人回到北京,正值清政府在荫殿廷试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四、五、六期毕业生,通过廷试授予进士、举人出身。他们按规定参加了清庭为之举办的留学生考试,尹昌衡在日本的言行,清庭有所闻讯,却又拿不出实据,清朝认为尹昌衡有革命党的嫌疑,将他暗中列为“不可靠分子”,未被重用。被分配到天津北洋第三镇作见习排长。仅“赐兵科举人出身”,授“协军校衍”。最后李烈钧、刘存厚因唐继尧的关系去云南任管带,尹昌衡则被广西巡抚张呜岐之表侄王勇公推荐到广西陆军。

  当时任广西巡抚张呜岐奉朝廷之命办新军,在省衙设立了督练公所,下分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张呜岐为推行新政而积极招揽人才,从龙州调来两位官员主持兵备处事宜:庄蕴宽为兵备处总办,钮永建任帮办,筹建新军。庄蕴宽是比较进步的官员,钮永建较早参加同盟会,是庄力邀来桂的。

  1907年,钮永建赴日本考察军事时,找到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李书城,要他毕业后到广西去,并代为聘请可靠同志去。1908年,士官学校毕业,邀请同盟会员王勇公、李书城、陈之骥、孙孟戟等人从东京到广西。

  王勇公的祖父做过工部尚书,不会革命,值得信任。广西巡抚张呜岐让他筹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把邀集更多人才的任务交给王勇公(王孝镇),王勇公到北京正值清政府廷试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四、五、六期毕业生,通过廷试授予进士、举人出身。经过多方邀集,约请到一批人如:孔庚、雷寿荣、于绪虞、李乾璜、刘呜基、田家轩、覃鎏钦、仲鼎基、赵士怀、赵恒惕、袁华选,杨曾蔚、韩风楼、尹昌衡等。王勇公一看人数还是太少,又与杨曾蔚到保定陆军学堂,找到革命党人孙岳、何遂,又选了一些内地革命党人,其中有耿毅、刘建蕃、吕公望、冷遹、贺文斌、林光斗、杨卓、倪德喜、杨明远等人,人数共为七十多人。当时都可算比较进步人士了。

  王勇公在上海组织部分人员坐船赴广西,于1909年12月从上海坐船,经过汕头、香港到北海。然后从北海到桂林。同行有三十多位革命志士,据吕公望记载:“士官则杨曾尉、唐之道、孙孟戟、田家轩、孙庚、陈之骥、尹昌衡、雷寿荣、李书城等,军官则何遂、李灵蛮等,其各军校毕业者杨明远、林知渊、钱谟、卢象巽等,”还有应镇藩、董世杰、朱尊三皆炮工弁目毕业生。我祖父徐拱禄也是随这批革命志士来到广西桂林。他们“行至阳朔,与钮永建相遇,始知庄、钮已离开兵备处,由按察使王芝祥兼任总办,局势已小变矣。”

  12月29日,岁暮至桂林。分别分配到军队各部门工作,如兵备处、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学兵营。学兵营,招新兵一营,以孟戟充营长。陆军干部学堂,以陈之骥充堂长。雷寿荣为陆军小学堂监督,杨曾蔚为兵备处襄办。孔庚为兵备处军需科长,田稼轩为赴蒙古购马委员,吕公望为功科科员。尹昌衡为督练公所编译科科员兼小学堂教官,他只想带兵打战,对坐办公室,当然不满意的。经过派定职务之后,他们都是以同盟会的名义借工作之便进行革命 活动,宣传革命主张,传播革命种子,使大批进步青年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前,桂林是广西的省会。近代史上,桂林,这个控制西南踞岭的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的要地。政治上、军事上各派风云人物,以桂林为落脚点,展开各种争夺。当时到广西进行革命活动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广西籍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东京、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求学,在当地参加同盟会,毕业后回到广西工作,同时进行革命活动;另一种情况是外省籍人士,通过各种关系来到广西工作,其中不少是同盟会员,他们借工作职务进行革命活动。本省籍同盟会员的活动据点大多在政法、文教部门,如咨询议局、法政学堂、中学、师范学堂等单位;外省籍同盟会的活动据点,大多在军事教育部门,如兵备处、新军陆军小学、陆军干部学堂等单位,他们从事新军的训练和教育工作,实际上他们上掌握了广西的新军。

  革命军人认为“一、以桂省新军彼时尚未成立,革命势力可从新造成;二、粤、湘、滇、桂壤地相错,由桂发难,东略粤、北略湘、西略滇,清军仓卒不能分援,容易集事;三、桂为边省,民贫地瘠 ,清庭所不注意,革命事业易于发展。”由于具有这些有利条件大批革命志士云集桂林,准备待新兵入伍后,即发动起义。李书城回忆录载:“预备在学生毕业后,即编成一个陆军混成协,作为革命的基本队伍,同时与广东、湖南的同志暗中联络,俟机会成熟,即先在桂林发难,广东、湖南同时响应。以这三省作为革命的根据地,最后夺取北京。”

  在各事进行得很有头绪的时候,却接连出了几件事。尹昌衡、覃流鑫、赵正平等人坚决要办一份报纸鼓吹革命,为反清制造与论。创办一份《指南月报》,吕公望任经理,尹昌衡、覃流鑫为编辑,该刊第一期印3000份,很快就销售完了,在桂林产生了较大影响,因“言论过激”,不久巡警胡铭盘派警查封。但首次办刊的效果激励着大家,他们决定再接再厉。为了便于继续出版发行,把刊名改为《南风报》。这次他们又印了4000份,也很快销售一空。该刊不仅登载了石达开“扬鞭慷慨莅中原”的诗,还在封面插画的竹叶中,暗藏“民族革命”四字,旁边画着一个大公鸡在啼叫,题为“雄鸡一鸣天下震动”,结果又被巡警查封。第三次又改名为《南报》,准备大干一场,时,胡警官又来了。说你们办的几个报纸都是鼓吹革命的,大帅看见了愤怒得不得了,我怕你们闯大祸,所以在这里替你们斡旋。我们也不想干涉你们办报。办报是可以的,但每期的稿子都要送我看过,大家好相安无事。这样办报,言论毫无自由,要想通过办报来宣传革命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于是《南报》只好自动停刊了。后来《南报》成了同盟会广西支部的机关报,编辑兼发行人署候声,是该支部的秘书长赵正平的化名,他也是《南报》实际上的主笔。

  广西陆军小学堂是广西巡抚张呜岐受命创办的,成立于1906年。由于是新政主要设施之一,校中教官、管理人员中,有不少是新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的留学生和国内学识丰富,教育有方的新派人物,阵容强大。陆小隶属兵备处管辖。校长由广西兵备处总办蔡锷兼任,以后继任者有蒋尊簋和钮永建。作为广西陆军建设之根基的陆军 小学实为广西重要的军事学堂。

  李宗仁在《李宗仁回忆录》记载“广西陆军小学直辖于兵备处,乃清未军制上一种全国性的设施。这是模仿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军制。由各省办陆军小学,就基本学术科训练三年,毕业后升入陆军预备中学,两年后毕业,再行送入国立保定军官学堂分科受训二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下级干部。这三年级学堂的组织和设备,均极完善,而训练和管教的严格与认真,实为民国以后的中央或各省军官学校所望尘莫及的。”教员中有许多留日学生,他们在留学期间,勤学苦练,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大多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所以他们执教下的陆小学生,各项工作都较正规,平时很重视人素质的培养,教法新颖,学生在校生活极有规律,早起晚睡,出操、上课都有严格纪律。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和管理,培养出李宗仁、白崇禧 、黄绍竑、李品仙、叶琪等一批活跃在中国近代军政午台的高级将领。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学员开始招生,计划招收150名。入学考试,因蔡锷生病,兵备处派尹昌衡来堂主考。投考的学生大半是中学生,小学和私塾的也有。尹昌衡亲自面试,不厌其烦地传学生一个个来,由他亲自面试。接受他的全面考试,他说考上就考上了。他挑选相貌堂堂正正,体格魁梧匀称,颇有些风度和气质,骨子里要有军人气质。当时取第一名叶琪,第二名白崇禧。当晚带他们去见巡抚张呜岐。张呜岐很满意,设宴款侍。

  另一件事,各级官长对学生的民族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也是很注意。当时进步的报刊如《南风报》、《民报》、《梧州新报》等在学生自修时间都有得看。精神讲话每周一次或二次,陆军小学教员中不乏革命志士,慷慨激昂痛谈国家贫弱,或暗寓鼓励革命救国,他有革命活动也过于张扬,有时竟然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其中国文老师赵正平鼓吹排满影响甚大。李书城他们接办干部学堂后,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理论,“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革命情绪”,学生都朝气勃勃,革命的气势,日益高涨。杜誉钦回忆:干部学堂何遂教官率领全堂学生在器械场大声疾呼:“中国近几十年来,政治、军事的腐败,战争失败、外交失败,今天割地,明天赔 款,试问有多少地可割?有多少 款可赔?强邻逼处,瓜分之祸临头,国家危在旦夕,我们吃国家的赐,我们要负起保卫国家的责任。我们不能听从别人把国家送绪外国,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我们要革命,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何教官非常兴奋,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同学们异常感动,也有不少人流下泪来。何教官接着说:我们今天的课目是‘跳天桥’要从天桥上跳下来,试看大家怕不怕!怕死就不要跳。不怕死的,革命的跟我来!”同学们依次跟着跳下来。他在讲评中说:“各同学有勇气,不怕死,革命有办法”。结果有一学生因跳桥不慎伤其脚,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由此过早地暴露了他们的革命动机,并引起了广西巡抚张呜岐的警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