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杭州——最后的旗营(3)

辛亥革命网 2011-08-25 00:0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曹晓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旗营,杭州人也称“旗下营”,即八旗驻防营。顺治四年(1647)正月圈下的地,次年营建城墙,也称“驻防城”。清朝末期,旗营的操练渐渐连

  攻打巡抚署

  农历九月十四日傍晚,炸弹一一分到敢死队员手里

  革命军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抚宁巷的巡抚署。

  农历九月初十,敢死队的“发难费”三千六百大洋和一箱炸弹从上海运到杭州。农历九月十四日(11月4日)傍晚,清廷官吏最为惧怕的一扔就要性命的炸弹,一一分到敢死队员手里。

  敢死队共分五队,每队十五人,枪手十名,炸弹手五名。对此,蒋介石是抱了必死心的,他给慈母和原配毛氏写了家信,处置家事。蒋母回一信:“死生一视与义,毋以家事为念。”

  午夜一时多,已是11月5日,新军八十二标标统(团长)周承菼、管带(营长)顾乃斌率部分官兵,与蒋介石的敢死队进城,直扑巡抚署。敢死队员陈占芬提前潜伏在抚台衙门隔壁的民房上,行动开始时,他将炸弹扔到了抚台上房,顿时大火延烧,敢死队趁机冲入巡抚署。里面的卫队还没等拉开枪栓,被当即击毙。亲历者傅墨正的《辛亥革命杭州光复的回忆》说:敢死队中15岁的女革命党人尹维峻,一手举枪,一手提弹,火焰腾起中率先冲入巡抚署,新军队伍相继前进。

  说也凑巧,新军管带顾乃斌早几天在巡抚衙门东边买了一块空地,预备聚集兵士。哪晓得新军进攻时,巡抚署的眷属打通了此处墙壁,慌忙出逃,结果大部被捉。

  巡抚署打下,巡抚增韫被捉,王金发率敢死队进攻枪械局也告成功。枪械局在上刀茅巷的报国寺,三面挖了水濠,只剩一门进出,易守难攻。进攻枪械局和巡抚署的成功,在精神与装备上都使革命党人对旗营的攻打有了底气。新军全部进城,兵临旗营四大营门,成瓮中捉鳖之势。

  最后的旗营

  新军在城隍山之环翠楼架炮,向旗营连发数十弹

  1911年11月5日,改称“民军”的新军官兵左臂系了白布,布满全城。白布本是夜间起事的标志,后又传为明末崇祯皇帝的孝举,不少商绅、学生纷纷仿效,一时街头白布晃动,白旗飘扬,连城站的火车头都系上了白带。

  被困的旗营,完全没有五十年前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焚城自尽的勇气。这天晚上,将军署内到处找不着当时的将军德济。原来这老兄4号晚上出营嫖娼去了,夜宿在拱宸桥日租界的娼簝内。听得侍从禀报,正在被窝里热火朝天的德济,全身拔凉。

  褚辅成《浙江辛亥革命纪实》说到围攻旗营:“十五日(农历。编者注)拂晓开始攻击,旗兵初甚顽抗,屡图冲出反攻,(但)恐遭革命军屠杀,激战半日,依然闭门坚守。”

  德济从娼寮潜回旗营,没打算为皇帝小儿尽职殉身,他提出向新军投降。贵林(正红旗协领)认为,汤寿潜答应的投降条件没有兑现,不能仓促。(咨议局局长汤寿潜,是立宪派在浙江的领袖人物,他的温和态度相比革命党人,更为旗营所接受,起事后革命党与立宪派公推他为浙江都督。)旗营内一时战也不是,降也不是。旗营外也是如此,革命军里也有各种声音,汤寿潜一时难以影响新军,谁都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

  马叙伦回忆:傍晚时分他向官巷口走去,一路十个五个的新军士兵把守路口,在一盏路灯下,一位排长说:“先生,前去不得了,迎紫门上不时在放枪呢。”旗营的武器比新军精良,克虏伯大炮赫然对了路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