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战争日记(1)(4)

辛亥革命网 2023-02-03 16:19 来源:文史资料 作者:熊秉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阳夏战争日记》系熊秉坤在阳夏战争期间口述并部分执笔,由其书记官逐日记录行军和作战实况,并抄存了各项命令和有关报告、规定、意见

九月初七日[1]

    早六时,见总指挥潜逃[2],各将其属带攻大智门停车站一带敌兵。九标一营督队官及十标一营管带均受重伤。因见敌兵伏于民房内,便即纵火焚房,敌便退至竞马场,我乃占据大智门。坤即欲进攻竞马场,无如总指挥已逃,诸队伍不归调遣,兼无粮食,兵士多不乐从。移时,见敌兵以一部由后小路向硚口进攻,以一部由法租界后方顺铁路向大智门停车站进攻,我军败退,复又占领,但兵士纷纷逃散,不能任战,是因总指挥逃走故也。

     唯时坤意欲请都督亲身出战,盖以有都督之声望及其才能,亲率义兵,必无大碍。汉口无碍,大事有可为。否则,汉口失,汉阳难守;汉阳失,武昌随之;武昌失,大事瓦解,大势去矣!大事不成,而天下之势又必有满奴入关之时扬州屠城[3]之酷。复如今日,见我等父母不能保,兄弟妻子离散,是此坤不能不为民国忧,亦不能不为都督计矣!故商促辎重营督队官孙洪斌[4]至华洋宾馆求见参谋官姚金镛,将一己之意见诉述一遍,请姚金镛暂出为指挥,并商假传一令托言都督亲自带兵临阵。复同辎重营督队官过江至咨议局军令部陈述一切。适有高固群答谓:都督乃天下所仰望所佩服,不可亲自赴敌,倘有不虞,噬脐莫及。现已派参谋次长杨玺章[5]去汉为指挥。

     坤与辎重营督队官孙一路过江到汉,至军政分府接洽时,杨即命各队在满春茶园集合。讵意兵属新募,溃散居多,所剩如军政分府卫队及辎重营一共不过七百余人。俄闻顿有援兵飞赶到汉,本五协十标亦在其中,当即分布于张美之巷[6]、陆道桥[7]、满春茶园[8]等处。是时敌兵不敢上中国街[9],盖因街道不熟耳。

     [1]九月初七日,即1911年10月28日。

     [2]总指挥潜逃,指姜明经潜逃。九月初六日十二时,姜明经及参谋戴寿山、周信昌、汪炳山、肖开贵等托言侦察地形及巡视步哨藉此潜逃,致使汉口战场无人指挥,汉口保卫战岌岌可危。

     [3]扬州屠城,应该是嘉定屠城、扬州十日。“扬州十日”说的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明朝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大学士)坚守扬州,与全城军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清军攻破扬州后,曾大肆屠杀十日。

     [4]孙洪斌,应为孙鸿斌,湖北黄冈人。先在湖北护军右旗当兵,后改第二十九标,先后肄业将校讲习所和讲武堂射击班,由士兵升任排长、司务长,共进会会员。武昌起义爆发后,任辎重第一营管带,后升任步兵第一标统带。和议告成后,改任第二协第四标统带。

     [5]杨玺章(1881—1911),字宝三,湖北汉阳人。清末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马队当兵,后在协司令部任职。辛亥武昌起义时,参加筹设兵谋部积极筹划战守事宜。后兵谋部改为参黄兴一到武昌,即渡江赴汉口前线,设临时指挥部于满春茶园。图为黄兴与黎元洪在汉口前线视察谋部,杨任副部长。黄兴守汉阳,请黎元洪特派熟悉地方情形的参谋人才,又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在昭忠祠军事会议上,黄兴主张由琴断口进攻敌军,杨主张以守为攻,等各省援军开到,再合力反攻。黄兴未采纳他的意见,琴断口出兵失利,杨仍在黄兴左右不稍懈。后在汉阳十里铺战斗中中弹阵亡。

     [6]张美之巷,即今武汉市江汉区的民生路。在民生路修建之前,这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巷,居民稠密,巷道狭窄,被称为张美之巷。但这种小巷恰恰是当时连接江边码头至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的最佳路线。

     [7]陆道桥,应为六渡桥之误。六渡桥泛指现在武汉市江汉区三民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一带。

     [8]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何继成在汉口长堤街三元殿(江浙会所)修建满春茶园。1906年茶园建成。这家茶园的命名,取自宋代诗人叶绍翁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该园不仅聘请戏班演出,而且还在园内摆设摊点,热闹非凡。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时,黄兴由上海到达汉口。他首先到武昌与黎元洪会晤,力主坚守汉口、汉阳,并毅然接受前线总指挥的重任,于当晚赶至汉口,在满春茶园组织了司令部,指挥民军对清军作战。

     [9]中国街,指今汉口的鄱阳街。

九月初八日[1]

     下午三时,敌兵占据后湖铁道及歆生路一带,坤率九标与十一标[2]兵士三百名占领陆道(六渡)桥及满春茶园上下抵抗,有测绘学生某与王安澜、杜武库、伍正林[3]在内为之指挥。安澜谓坤曰:今日兵士战斗过久,未曾吃饭,我去办早粮去。不一时,早粮已到,众士兵分而食之。战至午后六时,即于阵地附近露营,少顷黄兴、吴兆麟、杨玺章、蔡济民[4]等来到满春茶园露营。子夜三句钟时,突然赶到队伍数标。

     [1]九月初八日,即1911年10月29日。

     [2]十一标,为民军第六协统领杨再(载)雄所辖的一标,统带原为杨选青,后因违犯军纪被正法,尹奎元继任。

     [3]伍正林,字松亭,湖北武昌(今鄂城)人。1903年入工程营当兵,1908年升司务长,1910年升排长,共进会会员。武昌起义时,他组织士兵赴楚望台集合。吴兆麟被推为总指挥,他从旁赞助一切。进攻清督署,他与起义士兵直冲清督大堂。民军第五协成立,他任第五协第三营管带。在汉口战役中,他反对何锡藩退守刘家庙。汉阳失守,他坚持到最后渡江。第五协改为第五旅,他任第十团团长。

     [4]蔡济民(1886—1919),字幼香,原名国桢。湖北黄陂人。1905年投湖北新军,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肄业。因操课优良,不久在二十九标任司务长、排长。曾参加日知会、将校研究团、群治学社、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组织。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部长。武昌起义当晚率二十九标士兵起义,参加布置进攻湖广总督署的战斗。湖北军政府成立,任谋略处主要负责人。后历任军务部参议长、副部长、军务司司长等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