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战争日记(1)

辛亥革命网 2023-02-03 16:19 来源:文史资料 作者:熊秉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阳夏战争日记》系熊秉坤在阳夏战争期间口述并部分执笔,由其书记官逐日记录行军和作战实况,并抄存了各项命令和有关报告、规定、意见
  编者按:《阳夏战争日记》系熊秉坤在阳夏战争期间口述并部分执笔,由其书记官逐日记录行军和作战实况,并抄存了各项命令和有关报告、规定、意见书等辑录而成。1912年湖北革命实录馆成立,由熊秉坤交给该馆负责人谢石钦,战乱期间几经辗转,1981年原件由熊秉坤哲嗣熊辉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稿曾在《湖北文史资料》第四辑(1981年)以《民军第五协军事实录》为题部分选刊,在学术界产生反响并引起关注。现刊出全部文稿,且经武汉大学历史系李天松教授对该《日记》中的部分重要人物、事件和地名详加注释,并选登了部分日记影印件和珍贵照片,使人得窥全豹并了解《日记》的丰富内容。

阵  中  日  志
辛亥九月初三日[1]

     奉军令部命令,饬本协九标挑兵士九百余名,十标挑兵士百五十名,往刘家庙[2]准备战斗。午后一时由本营出发,至汉阳门渡江赴刘家庙。值天雨日暮,运动维艰,旋得总指挥张景良命令,饬本协九标于刘家庙东北端占领阵地,当敌正面,准备战斗彻夜。

     [1]九月初三日,即1911年10月24日。

     [2]刘家庙,原为卢汉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所在地,今属武汉市江岸区管辖。辛亥武昌起义后,民军与清军在刘家庙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称为刘家庙之战,系阳夏战争汉口战役的序幕。1911年10月18日,民军向盘踞在刘家庙一带的清1911年10月18日至25日,革命军与清军在刘家庙至滠口一线展开拉锯战。革命军持枪列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军进攻,战至刘家庙车站附近受阻。民军轮番冲锋,清军逃跑。随后清军又组织力量凭借火车车窗反击民军,民军伤亡较大。当地群众见状,拆毁铁路十余丈,致使火车倾覆,民军趁势猛击。次日,民军攻占了刘家庙车站,清军残部溃逃至滠口,凭二道桥与民军对峙。10月27日,清援军及残部在海军舰艇炮火掩护下,向刘家庙大举进攻。民军与之鏖战一天,因清军火力太猛,指挥官张景良又通敌,刘家庙失守,民军退至汉口市区,与清军展开巷战。刘家庙失守后,汉口市区暴露在敌人炮火威胁之下,汉口战局岌岌可危。

九月初五日[1]

     实行工事。上午九时,敌炮向我射击,未即还射,至夜十时,得总指挥张景良令如左:

     一、据侦探间谍报告,敌之主力在黄孝祁家湾[2]一带,约计两镇,其先头部队已占据滠口[3]及头、二、三道桥[4]。

     二、义军明日午前十二时攻击滠口之敌为目的。

     三、步队第五协九标为前卫[5]。

     四、罗统领洪升率其所属由两望渡江,经谌家矶攻敌左侧。

     五、林统领翼支[6]由后湖经姑嫂树[7]攻击右侧。

     六、其余何统领锡藩、杨统领再(载)雄兵以及工程第一营督战敢死队[8],均作为准备队。

     [1]九月初五日,即1911年10月26日。

     [2]祁家湾,今属武汉市黄陂区管辖。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立即派出军队南下镇压革命。当时南下清军共两镇(二万多人)主要集中在黄陂祁家湾一线,因此地离汉口城区最近。

     [3]滠口,今属武汉市黄陂区管辖。滠口因有滠水经过此地流入长江而得名。

     [4]头、二、三道桥,应为一道桥、二道桥、三道桥,位于今武汉市江岸区堤角与黄陂区滠口之间,均在原京汉铁路线上,地势十分险要。民军要攻占一、二、三道桥相当困难。

     [5]民军进攻清军时,由第五协第九标统带杜武库担任前卫。

     [6]林翼支(1884—1924),号增辉,湖北随县人。1903年入汉口军事学堂,后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回鄂后,在湖北新军四十二标二营任排长,驻汉口。秘密参加文学社,任营代表。辛亥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汉口之役,任特别干事,民军第二标统带,旋任民军第三协统领。在刘家庙抗击清军,曾一度任汉口战场民军总指挥。阳夏战争失败后,只身返回老家随县。

     [7]姑嫂树,地名,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管辖。

     [8]工程第一营督战敢死队,队长为马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