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枪响,东三省风声鹤唳

辛亥革命网 2014-03-10 00:00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詹德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月10日,摇晃的中国听到了一声枪响。关外的东北大地,一片秋色。奉天,清廷的龙兴之地,睡梦中似乎听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枪声。一场蓄积

  1911年,清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摇晃的中国听到了一声枪响。湖北,武昌,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式爆发,中国几千年来延续的封建制度摇摇欲坠。这一声枪响,震惊世界,惊醒了国人。如同蓄势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一样,红色的岩浆炙烤着神州大地,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

  关外的东北大地,一片秋色。奉天,清廷的龙兴之地,睡梦中似乎听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枪声。一场蓄积了已久的风暴,按捺不住,即将袭来……

  赵尔巽慌张回奉

  惊变

  黑龙江,齐齐哈尔。

  正在这里巡视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接到了朝廷的密旨:武昌失守,速返奉天。

  “终于还是来了”,抚着花白的胡须,赵尔巽看着清廷密谕上写着:“随时严密侦防,免生事端,以顾大局,而弭隐患”。赵尔巽立即向吉、黑巡抚、驻东北新军各镇和奉天各司道转发清廷严密防范的电报,令各官“不动声色,广布侦探,防患未然”。

  回奉路上,这位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人出身的盛京将军,如今坐镇清廷老家的钦差大臣,脑袋里一直在问着三个字:怎么办?革命党人的势头已不可遏制,自己是战还是降?

  已经67岁的赵尔巽祖籍奉天铁岭,其父赵文颖是道光朝进士,官至知县。赵尔巽兄弟四个,均入仕途。老二赵尔巽的名气最大,他是进士出身,此次主政东北,已经是第二次了。武昌起义爆发之日,他才到任不到5个月。

  第一次,赵尔巽在日俄战争的硝烟里上任,裁撤盛京五部侍郎,成立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建立新式学堂,开埠通商,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因日俄战争遭到重创的盛京城财政改观,气象一新,可谓改革悍将。

  如今奉天省再次陷入危机。连年水患,境内诸河暴涨,灾民遍野。蔓延东三省的鼠疫,又让数万人失去性命。危机中赵尔巽重返奉天,这不是一个好差事,但更说明了朝廷对他的重视。这里是清廷的老家,如今南方兵变,东三省是北京的后盾,更应该是皇帝退守之地。

  革命党摩拳擦掌

  赵尔巽心如乱麻,奉天省内的革命党却是欣喜异常。武昌的消息传到奉天,各个革命党的秘密活动点都被激活。当时,同盟会辽东支部的领导人和骨干张榕、陈干、商震、左雨农、张根仁、徐镜心等人行动起来,共谋起义,目的只有一个:东三省独立!

  奉天城内,同盟会辽东支部成员频频出入于城北的北大营。他们聚集的地点就是新军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的司令部。相对于赵尔巽手中的武装,蓝天蔚的这支军队的实力绝对超强,因此,革命党人开始酝酿,发动群众,响应武昌起义,打响辽东革命的第一枪!

  当时辽沈大地,革命星火早已成燎原之势,革命党力量不断扩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奉天是龙兴之地,是清廷的老家。但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党就开始对此渗透。张榕、宁武、吴禄贞、蓝天蔚、商震等人深入全省各地宣传革命,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不仅渗透到了新军的军队中,就连张作霖这样的旧式军队中,也没放过。

  1907年,中国同盟会总部派司法部检事长宋教仁、评议部评议员吴昆和白逾桓等人来到奉天,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革命的种子正式在辽东大地也生根发芽。革命党人还联络绿林队伍“马军”,扩张势力。1908年以后,辽东支部日益扩大,庄河联庄会首领顾人宜、顾人敏、顾人邦等均加入了同盟会。

  革命的烽火已按压不住。营口渔民、宁远(今兴城)乡民抗捐,盖平(今盖州)商人罢市,铁岭油酒工人罢工,丹东、宽甸、凤城人民抢粮,庄河、复州(今瓦房店)一带更是爆发了潘永忠、高王儒领导的武装起义。省城内,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饥民抢粮、群众抗捐、抵制日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