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侨募饷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4-02-08 00:00 来源:闽南日报 作者:苏通海 查看:
武昌首义的英雄们处于困苦之中,没有寒衣,缺少弹药,连饭都吃不上。但是,孙中山先生向列强借不到一仙,但他后面有千千万万矢志不移支持他事业的爱国侨胞。他们是孙中山先生及辛亥志士的坚强后盾!
曾有记者问孙中山说:“您这次回国,带来了多少饷?多少枪炮?”孙中山坦然承认:“我空着两手回来,可是我带回来国人最需要的东西,就是革命精神。”后来他就任临时大总统,还是没有钱,“一不能从列强手中收回关税,二不能实行强行征发的革命政策,三不能从列强那里借到钱款”(朱宗震先生语)。
时任中华军政府闽都督的孙道仁移文闽海关,要求他们将所收关银调拨给新的革命政权,得到的回应是,海关保持临时中立,这期间所征饷银另存银行户头,拒绝福建军政府的索款要求。
当时有这样的民谣: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福建人出钱。
时任厦门商会会长的洪鸿儒晓春先生回忆道“改革之初,开销浩繁,举凡警政民政等,均直接取给予参事会,间接取给予本会。本会独木难支,爰与参事会驰函海内外及津沪劝捐。幸海内外侨胞富商,频频接济,始克襄事云。”(《厦门商会档案史料选编》)
菲律宾同盟会,菲律宾华侨义无反顾筹款支援国内革命。夹在给漳州龙海市锦宅时回国内暂住的老同盟会会员黄开物先生一封侨批里的,有一张没有刊头的朴素的《公理报》——或许是公理报的号外。除了三小段当时的新闻,重要的篇幅刊登的是从1911年六月初一至十月廿一日(农历)的各界人士向孙中山、同盟会捐献军饷,支持孙中山先生发动的武装起义由来、及不得公开捐款者芳名(因为革命尚未取得完全胜利,怕受迫害、报复)的苦衷,并详列向国内(包括香港)汇支军饷的明细账,据汇款时间看,这七笔汇向内地的军饷都是在辛亥革命起事之后所汇。菲律宾华侨的汇款,无疑对辛亥革命,对孙中山先生筹划成立中华民国起了很大的接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