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革命军与归绥清军之战(2)

辛亥革命网 2013-11-25 00:00 来源: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 作者:《蒙古族通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辛亥年)十一月底,山西革命军北上进军内蒙古西部地区,这是归绥新军起义失败后,联合山西革命军进行反清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山西

  革命军在包头经过初步准备,于辛亥之年腊月初二日,全军拔营,"乃东征绥远,沿河直下",攻取归化、绥远二城。首先,革命军进攻萨拉齐厅(今土默特右旗)。是日,革命军到达萨拉齐城北郊乌坝村,当即同清军谭永发所部一营炮队接战。"在阎部冲锋时,一炮未发,即被夺去。全营弃械溃散,遗失辎重无数,纷纷逃回绥远城"(《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第61~62页)。"城里的乡勇也被胁迫到墙上守城,军民无心恋战,尽朝天鸣放空枪,所以阎锡山的人马,在城外伤亡的很少"(《辛亥包萨革命经过》,见《辛亥革命回忆录》五,第263页)。战斗至下午,"守城炮兵先由北门撤出",至黄昏时,步兵从东门撤走。腊月初三日,革命军进入萨拉齐。

  革命军攻陷萨拉齐后,"开放监狱,提取税款,充实进攻归化城的力量。"革命军派李德懋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多人,其中,囚犯张万顺,铁匠出身,命他为"敢死队"队长。当时包、萨地区参加革命军的无产者,"都是张万顺的结拜弟兄和好朋友"。所以这支"敢死队"编成后,充实革命队伍已达"五六千之众",对后来在反清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包头、萨拉齐被革命军攻占后,继续东进攻取归化、绥远二城。这时,归绥全城,风声鹤唳,官民皆惊。堃岫惊呼:"包萨相继失陷,现匪徒节节进攻,归绥岌岌可危,刻下匪徒二三千人尚如此猖獗……况归化五方杂处,人心早已浮动。兵队四出,城镇空虚。外患内讧,朝夕可虑,非有重兵镇慑,万难支持"(《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第61~62页)。随后急忙在衙署召集土默特旗参领举行会议,商讨应战对策,妄图进行垂死挣扎。绥远将军堃岫精神沮丧地说:"大清帝国已到存亡之际,新旧二城(指绥远、归化二城)能否守住,全靠你们土默特旗维持(指驻守在归化旧城的土默特旗陆军第二营525人和蒙古骑兵营270外,还有300余名守卫队,是战斗力量最强的部队--引者),我万不得已时,只有返回北京去了。"会毕,马上派遣土旗第二营和蒙古骑兵营共800余人,出城向西开拔,"日以一百五十里"急行军,于农历腊月初七日到达刀什尔村(任秉钧《刀什尔战役纪略》,见《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第62页),与由萨拉齐退兵谭永发所部汉军八旗兵会合。并在刀什尔村附近设防,刀什尔村,位于萨拉齐城东35千米,即今京包铁路线陶思浩车站附近,北依大青山,地势险要。该地"旧有石堡,居高临下,依密林为寨"。清军据此准备随时伏击革命军。

  腊月初八日黎明,雪色茫茫,革命军约3000余人,自萨拉齐东进。行至刀什尔村附近,遭清军伏击。革命军立即应战,以"携缴获满洲陆军第一营的山炮数门,直攻土默特旗蒙古兵营"。而清军利用有利地形,"沿村西南边布置阵地,依靠场面上石垒墙作掩护,于谷勒河畔展开战斗。"双方激战终日,革命军几经波浪式的冲锋,未能攻下刀什尔村。是日,"自辰至午,枵腹苦战,敌炮火密集,纷若流星"(《辛亥塞北革命纪略》,见《近代史资料》)。由于革命军遇伏,"仓促遭遇",作战地势处于"一无屏蔽,又大雪复地,目标显著",而清军"俯瞰平川,三面扫射"。故革命军"深入火线之内,欲退不能,只得拼死仰攻,一时死伤甚重"(同上)。日暮时分,革命军前敌总指挥统领王家驹,自"乘白马随二号兵扬指挥刀",率800余名"敢死队",发起冲锋,纵入敌阵。他正在"高喊冲杀,左右驰骋"之际,王统领家驹不幸中弹阵亡(王家驹,字伯轩,湖北随县人,游学日本士官生,革命党人。他牺牲后,报至南京,大总统孙中山"电令褒惜,赠左将军,并于死事地方,建碑勒名,以奖忠烈"。民国元年三月,孔庚呈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为之请恤,为他在蒙古牺牲表示褒荟)。但革命军仍坚持战斗,"激战至黄昏,敌火力益猛,我军伤亡益重。"正在战斗失利的形势下,前敌总司令孔庚,"亲率炮队,绕登北山(即大青山)西麓,拊敌右侧,排炮齐发,碎其望楼,霎时烟焰弥漫,敌阵顿寂"(方仲纯《辛亥塞北革命纪略》,见《近代史资料》第60页)。从此,"敌也落胆,怆惶逃循"。继之阎锡山也以"孤军未可深入,怆惶欲退","当即下令收兵,再没有朝东前进,经陶思浩由美岱召经托克托城、河口镇,在那里整顿好队伍,回了山西"(《辛亥包萨革命经过》,见《辛亥革命回忆录》五,第264页)。

  战后,土旗步兵,都因"歇后怕,而自动地跑回归绥"(荣祥《略谈辛亥革命前后的家乡旧事》,见《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第10页)。从此,山西革命军经过"刀什尔之战",结束了在内蒙古西部的战斗活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