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京城旗人贫儿的辛亥经历(4)

辛亥革命网 2013-11-20 00:0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舒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对北京的旗人来说,又好又不好。好是结束了封建帝制,也结束了束缚旗人的佐领制度,还他们以自由;不好的是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

  当时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强,校长和语文老师都是国学宗师,后来大学数量多了以后都晋升为有名的大学校长和教授。教员中许多人出身于留学生。学校的硬件也很齐备,有中西结合风格的现代校舍,有理化生物实验室,有大图书馆,有劳作室,有风琴,有洋鼓洋号,还有真枪实弹可供军事演习。学生每人都发呢子制服和呢大衣,发皮靴,发帽子。学校的校制是一年预科,四年本科。学习的课程很齐全,也很现代,包括博物学中的动物学、植物学和矿物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生一律要学英语。老舍这一届是北京师范学校的第一届科班学生,学到1918年正式毕业。更神奇的是,老舍的下两届同学,毕业前居然全班开赴日本去实习。

  据统计,一百年前师范学校在全国各重要城市同时兴建了一大批,培养了上万名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还涌现了一批名人和巨匠,其中湖南的毛泽东、北京的老舍最有代表性,而老师中鲁迅先生则是其中最负名望的。

  老舍在校时,北京师范学校的校长先后有两位,方还先生和陆鋆先生,都是大教育家。他们爱学生如亲子。老舍受他们的影响很大。老舍先生后来一辈子总在自己的书桌上方悬挂着方还校长的题字,可见他对方还校长的尊敬和爱戴,可谓感恩不尽。

  老舍先生在1949年以前,一直不提自己的满族出身。他曾对好友吴组缃先生私下说,他羞于承认自己是旗人,是满族人。他的这个特点带着浓郁的辛亥革命色彩,他为清朝末年的满族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以及对外的屈服和软弱而感到羞辱,不愿意承认和他们是同族。后来,溥仪对日本的投降和卖国更使他气愤和伤心,愈发不愿意明说自己的族籍,甚至不在自己作品中明说哪一位主人公的身份是旗人,是满人。这种心态直到他1949年底从美国回来后,特别是听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口对他说满族是一个了不起的优秀民族,康熙大帝是个非常杰出的皇帝,在确定这块中国版图上、在建立统一战线政策上、在民族团结上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对历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今天也有深远的影响,这之后,老舍先生的态度才逐渐地有了转变,而且最后终于以作为满族的代表而自豪,并且在作品中,如在小说《正红旗下》里,开始正面地描写满族人,以致小说《正红旗下》不仅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还被誉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最辉煌的杰作之一。

  老舍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曾经动情地描述过他刚上北京师范学校时的情景。那一年因为刚改为公元纪时,春节不放假,他在除夕回家探母时,不得不说,呆一会儿还得赶回学校,不能陪母亲一起过年。出了门,他走在回师范学校的路上,两眼完全看不到周围的热闹景象,而是充满了泪水,心中只惦念着自己孤独的老母。及至走到校门,学监正在门口等他,亲切地对他说,你还是回去吧。他听了此话,狂奔到家。进了家门,看见母亲一个人正对着小红蜡烛发愣。母亲见到儿子又回来了,非常高兴,站起来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草纸包,里面包了一点杂拌儿,说:“小子,拿着,刚才忘了给你。 ”

  五年之后,老舍终以第四名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直接分配到京师第十七小学校去当校长,那一年他19岁。他对母亲说:“您现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的回答是一串一串的眼泪。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