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如何对待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3-11-19 00:00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董丛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有着诸多制约和影响因素,列强的态度和反应为其重要方面之一。特别是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形势变化急骤,而事局发展态势

1911年,在汉口守卫欧洲租界的德国士兵

  辛亥革命有着诸多制约和影响因素,列强的态度和反应为其重要方面之一。特别是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形势变化急骤,而事局发展态势难以明朗,变数重重。列强以维护和扩大各自国家的侵华权益为基点来应对局势,不但不支持而且对革命一方形成颇大制约,成为明显负面因素。

  ●称武昌起义为“叛乱”

  当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倒清的疾风骤雨卷来的时候,列强的报刊上出现了一些诋毁革命的言论。

  英国在华的《字林西报》,就是营造这方面舆论的典型一家。当月14日其一则社论题目就是《武昌叛乱》,“叛乱”两字显然具有明确“定性”意味。这样,该社论的基调也就不言自明了。其中有这样毫不掩饰的语句:“最好是皇朝能最终取得胜利。不然就会出现拖延很长的斗争和不可想象的大屠杀,而且最后建立起来的政府,肯定不会比以前任何一次革命所建立的政府更稳固些。”11月11日其一篇题为《民众的疯狂》的社论中则说:“清朝政府虽然公认不好,但它至少还算统一了这个帝国。它的敌人却仅仅靠着共同的仇恨才结合在一起,这只会产生更深的仇恨,而肯定不能作为一个健全的国家的基础。”

  除《字林西报》这类外国在华报纸外,在其本土的一些报刊也加入了诋毁辛亥革命的队伍之中。像《中国近代史新编》中所综合论列的,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巴黎日报》,美国的《纽约世界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大西洋日报》,德国的《哥伦日报》,比利时的《独立报》等,“全部投入了对辛亥革命的诽谤”,它们不惜用“荒谬绝伦”、“极端愚蠢”之类的字眼来诬指这场革命。

  ●列强舰队在武汉集结

  如果说,上述报刊舆论仅是反映列强对武昌起义乃至辛亥革命态度的一个侧面,那么,其政府的态度和方针又是如何呢?武昌起义中清湖广总督衙门遭攻打,总督瑞澂惊恐万状,令差弁在署后围墙凿洞,携妻儿由此逃奔江上清军兵船,而此船紧附于英国炮舰尾后。瑞澂请求英方设法阻止起义军,英驻华公使即商请本国驻华海军总司令,应诺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