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被遗忘的英雄:百名甘肃青年参加武昌起义(2)
辛亥革命网 2013-11-06 00:00 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王文元 查看:
武昌起义成功后,许多外省籍学员纷纷返回原籍参加革命,留在武汉的大部编入学生军,维持后方秩序,守卫军械库、军储局、藩库、官钱局等重要地区的守备工作。
就在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武昌城内外时,赵正身却卧床不起。
赵正身是甘肃狄道人,1909年从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在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了黄汉光复会和革命党人蒋翊武组织的文学社机关部。
起义的枪声在武昌城内响起,起义者匆忙的脚步声在时远时近,此时赵正身却有病卧床一月有余了。听到枪声响起,他不顾伙伴的劝阻,持枪前往城内,到了城内他们被分配守卫藩库参战,战斗到第12日时,赵正身精疲力竭,病逝在军政府都督府内。
赵正身拖着病体向武昌城冲击时,28岁的兰州人马守常也跟随着起义部队冲进了湖广总督府。
马守常是甘肃陆军学堂中宣传民主思想的活跃分子,曾经和同学组织了进化研究会,在创办学会的同时,还选集出版了图书,开启民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甘肃天水发生的秦州起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马守常他们的影响。
“10月10日,起义爆发之时,马守常已经是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毕业的军人了,但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起义。”
马守常跟着起义队伍,参加了3个重要的战斗,先是跟随部队攻占了中和门(起义门),随后又参加了夺取楚望台军械库的战斗,最后死守藩库。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14个省陆续通电宣布起义,而此时,尚有甘肃等4个省没有通电。参加武昌起义的甘肃学子纷纷回家,准备在甘肃发动起义。
马守常在回家路上,经过潼关时,被陕西革命军张钫所挽留,遂留在陕西革命军中效力,参加了陕军东征,随军打到灵宝,1912年12月底,病逝在西安。
武昌蛇山是一条长约千米的小山,一头俯视武昌城内,一头伸在长江边,蛇山是控制武昌城的制高点。陇上志士在蛇山上上演了精彩的一幕。
1911年10月10日晚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陆军第八镇司令部,而此时蛇山却掌握在清军手中。为控制蛇山,起义军和清军爆发了一场大战。
张钰就是在攻打蛇山的战斗中牺牲的。张钰是狄道人,1910年被保送到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在学校中就和革命党人有联系,听到起义的枪声后,他欣喜若狂,积极奔走,先后参加了攻打中和门、楚望台军械库、总督府等战斗。攻占蛇山中张钰冲锋在前,不幸牺牲。
起义部队控制蛇山后,随即架起大炮,猛轰湖广总督府,清军军心动摇,为起义胜利奠定了基础。据当年亲历者的回忆录说:“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火光处发炮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