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辛亥年纪事(2)
辛亥革命网 2013-10-30 00:00 来源:炎黄纵横 作者:林国清 林荫予 查看:
连日来,萨镇冰的优柔寡断已经叫清政府十分不满。清政府本来就不十分信任他,几次都想把他换下来,只是苦于虽满人之多,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比萨镇冰更恰当的人选。萨镇冰不想镇压革命党,他对属下说:“我很清楚。大清的气势已去。你们就率舰举义,投向革命去吧!但我力不从心,将回福州养老去了。”遂令黄钟瑛代理舰队司令。11月11日萨镇冰乘“江贞”舰离开了武汉。
同日,汤芗铭、黄钟瑛等人送走了萨镇冰,立即把“海筹”、“海容”、“海琛”三舰起锚从刘家庙撤离,向九江的方向驶去。这时的林森正在九江准备出援师,救武昌,听说萨镇冰弃舰而去,黄钟瑛代理海军司令,率舰到九江,就驻泊在九江江面。九江金鸡坡炮台朝着“海容”舰附近试发几颗炮弹,在江面上激起高高的水柱。“海容”舰立即挂起白旗,并打出旗语说:“愿意合作,来找林森。”林森实在太高兴了。他知道,黄钟瑛是福州的老同乡,汤芗铭又是汤化龙的弟弟,都是革命党的好朋友;二则海军反正,陆军无援,武昌的危机就迎刃而解。
他要同吴铁城等人一起上“海筹”舰对黄钟瑛等人表示欢迎和慰问。马毓宝怕其中有诈,不让林森上舰。林森说:“森多年来一直与闽人海军将领有来往,与萨提督是故交。舰上一定还有不少闽籍海军官兵。我一上舰,定能与他们沟通关系,且黄钟瑛与我是福州同乡,诸位大可不必担心。此行必能成功。”马毓宝只好又派龚少甫与其一起同行。林森等人一上了“海筹”舰,军舰上的清朝黄龙旗顿时降了下来,接着鼓号齐鸣,海军官兵们整整齐齐已列成两排,鼓掌欢迎。林森即发表一通激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清晨金鸡坡炮台向海军发炮,确系一场误会,我代表九江政府向大家道歉。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海陆军应该协力同心,再勿滋事。”说话的时候,情发肺腑,哽咽失声,让许多的海军官兵都深深地受到感动。最后他说,“以后各位官佐不必担心生活问题。你们的全部军饷,均由九江商会解决。只要各位同意加入革命,一切都好商量。今天先来专程请诸位到九江商会联欢。” 从黄钟瑛以下皆欢欣鼓舞。
接着林森又调和金鸡坡炮台司令戈克安与“海容”舰的李烈钧之间的纠纷,促进了九江陆海军大联合。林森立即策划召开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会议决定:蒋君羊率一支队赴南昌,李烈钧领二支队赴安庆援皖;汤芗铭率“海容”及一部分兵舰援鄂。这三支陆海军分头出发,楚同、楚有、楚谦、楚豫、江元、江亨、江利、江贞等江防炮舰和湖鹏、湖鹗等鱼雷快艇皆先后来投,解除清军对武昌的包围压力。一时,九江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对此,九江商会特别送“功在民国”匾给林森,感谢林森在九江起义中做出的特别贡献。
九江起义成功了,镇江本应该立即响应,并乘机调动镇江的部队进攻江宁,完成孙中山“光复南京为首要”的计划,但没有动静。林森派福建学生会的陈子范、江道淇等人携款、委任状、敢死队员及武器等等,潜入镇江,又派林之夏、林知渊到镇江与林述庆联络,并帮助组织起义工作。林之夏原是三十六标统带,为林述庆的上司,因革命需要,辞官奔走于上海、九江、南京之间,策划和联络起义事宜,同林述庆十分欢洽。林知渊传达林森的意见说:“上海方面已得到消息:冯国璋由秦皇岛用兵舰增运军队进入长江,上驶湖北增援。若镇江举事,可利用要塞炮台将其击毁,或阻在长江下游。子超兄请你务必尽快起事,否则革命大局危在旦夕。”接着,林森在上海又派陈子范、江道淇等赶到镇江。11月7日,林述庆、林之夏、林知渊、江道淇、李竟成等人调集各部队到镇江城外五里的京岘山巡防营房集议起事。下到当天下午四时,宣告镇江军政府成立,林述庆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官兵协心同力,以推翻满清政府,改建共和政府为目的。第二天起义军进城举行军政府成立仪式,宣布林述庆为都督,李竟成为军务部部长,原议事会议长杨邦彦为民政长。清八旗驻镇江的京口副都统载穆自知不敌,自杀而亡,其部下旗兵纷纷溃散奔逃。镇江起义也顺利取得成功,又一次大大减轻清军对武昌的压力。
武昌起义成功后,大大鼓舞福州革命胜利的信心。林森即派林斯琛回闽响应,并从上海秘密运回一批军火。11月9日,从福州传来消息,福州也宣告光复。孙道仁为福建军政府都督。孙道仁写信给在九江的林森,报告福州起义成功的消息。并请他回福州参加组建闽省军政府,并任外交部长。林森自然很高兴,但林森回电说:已被选为江西都督府代表,且正将参加筹组南京临时政府,未能回闽。
这一年的年末,林森以江西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临时参议院的组建工作。以后临时参议院被袁世凯解散,林森回福州,直到民国元年,才以福建省推选的参议员身份,参加全国参议院,并被推选为议长。
孙中山到会向林森颁发委任状,并祝贺他光荣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