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创造民主革命“六个第一”(2)

辛亥革命网 2013-10-16 00:00 来源:潮州日报 作者:张烈松 吕德荣 张金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丁未潮州黄冈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亲自策划领导的首次反清武装行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据有关史料记载

  4、第一次攻克清廷衙署、诛杀清朝官吏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缺两广总督周馥奏剿平黄冈乱事办理善后情形析:“此次黄冈土匪起事,事起仓猝,据李准、黄金福、沈传义等电称,系外匪陈芸生勾结会匪首余丑即既成、曾金全、余锡天,及福建诏安县属白石乡匪首沈牛屎,后岭乡匪首沈家塔等,先在诏安县属乌山,饶平县属浮山、柘林等处拜会。本年正月,沈牛屎等带来鹰球票布银纸分给会党,刊刻伪示谕贴,原图抢劫已裁黄冈协署旧军械起事。因一时无隙可乘,未敢蠢动。适于四月十一日警兵拿获匪伙邱保、张善二名,会匪张天赐告知匪首余丑,纠党打夺,经都司隆启、巡防营哨蔡弁河宗率兵将犯押入协署,匪众围攻,弁勇坚御,至次日辰刻子码用尽,匪党麋至,焚攻益力,兵勇伤毙者多,力竭被困。维时黄冈同知谢兰馨,城守把总许登科,柘林司巡检王绳武,各率兵差巡警抵御。耐贼众兵寡,援绝力尽,把总、巡警登时被戕,同知被掳,各匪遂占据衙署,焚拆关厂局所,抢劫副将、都司两署旧械,号召各路匪党,逼胁乡民,同叛外匪陈芸生等即于四月十四日乘机入寨,将所刊伪示填写四页,妄称大明军政都督府孙等字样,竖旗起事,分发伪谕,勒索殷富银米,胁从颇众。”

  (资料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北京书局,1958年,第459—462页。本处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军机处录副奏折原件影印校正。见《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史料辑注与研究》第34页第15行—第35页第2行。)

  5、第一次成立国民军政府

  据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潮州黄冈革命军将领列传——萧竹漪中记述:“竹漪时奔走其间,最为努力,且尽货其田产,得资数千金,藉供运动经费。及四月十一日黄冈义师遽起,乃出助余既成、陈涌波等组织军政府一切措施,悉照同盟会规定之革命方略办理,故纪律严明,民众阅服。”

  在陈涌波列传中也记述:“涌波即在旧都司署设立军政府,布告安民,且集义师全军拍照纪念。照中右侧有人高持青天白日旗者,亦即涌波(图照已载《革命逸史》第一集)。”

  (见冯自由著《革命逸史》第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7—267页,第一集;《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史料辑注与研究》第189页第9—12行。)

  6、辛亥革命前十次武装起义中,黄冈之役伤亡最多、最为惨烈,位居第一

  据大本营咨议张永福《呈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文》所陈:“当时同志余既成、陈涌波等,率潮汕数千子弟,起事于黄冈镇,竖革命之旗,杀满洲之虏,自丁未四月十三(十一)日发难,至十七日失败,相持四(六)日之久,敌众我寡,弹尽粮空,犹复徒手奋呼,争先恐后,血肉相搏,死者四百余人,破产者更不可胜计,其气之壮,足以泣鬼神而惊天地,震中外而醒人心。观夫黄花岗之轰烈,武昌之起义,则知革命成功,黄冈之役,有以启之也。民国成立,于兹十三年,而斯役死难诸先烈,竟湮没不闻,潮人心理,几疑死者非革命之动作,而拟于盗匪之流耶,岂不痛哉!永福始终其事,实为密切关系之人,不敢覆志士之功业,紊国家之典章,爰述颠末,恳请大元帅明令褒扬,并派专员调查先烈遗骸,合葬一处,另建巍峨坟墓,留作纪念,则不仅永福一人之幸,亦国家之幸也。”这次起义死难先烈人数之多,位居第一。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令(先总理批令):“迳启者,案准大本营秘书处函开:顷奉大元帅交下咨议张永福,呈请褒扬黄冈镇一役先烈余既成等,并派员调查遗骸,建墓纪念等情呈一件,奉谕照准,着内政部议复,并交中央执行委员会,派员调查诸先烈遗骸,建筑坟墓,以垂纪念。”

  (见《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史料辑注与研究》第136—1137页,《张永福呈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令》;第144—160页牺牲人员名单。)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