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芜湖之行(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7 00:00 来源:大江晚报 作者:戴松、贺宿芜、姚永森 查看:
三 中个头的文官是朱绣封
朱绣封何许人也?这个名叫祖圻,号绣封的人原籍浙江萧山,寄籍河北大兴。他的先祖朱筠和朱珪兄弟俩十分了得,一个曾任安徽学政,一个曾任湖北按察使,两个都是《四库全书》的创始人。著名的学者戴震、王念孙、洪亮吉、章学诚等“皆出自其门”,时人称这对兄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身为贵胄后裔的朱绣封曾中过举,琴棋书剑无所不习。公元1900年赴京参加会试,目睹了庚子八国联军之变,他不禁发出“英雄每洒忧时泪,忍见江河日下流”的感叹。公元1905年,光绪皇帝废除科举,朱绣封被保举以道台衔实授安庆水上警察厅厅长,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由一个官宦世家子和官员的身份转向了由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正是在安庆,他与时任安庆警政学堂会办的革命党人浙江绍兴籍的徐锡麟结为金兰换帖的兄弟。公元1907年7月6日,在安徽警政学堂毕业典礼上,身为光复会负责人的徐锡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后,宣布起义,事败后遭到惨不忍睹的杀害。在场的朱绣封未暴露身份,回来后悲愤难抑,在纸上留下“感时有恨惟看剑,知己无人欲碎琴”的墨迹。
公元1911年是宣统三年,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朱绣封接替江苏江宁籍的何允恕,担任清王朝268年历史的最后一任芜湖县知事。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7时,武昌新军工程营打响了首义成功的第一枪,大江南北数十个省市纷纷响应。11月8日,安徽巡抚朱家宝宣布皖省独立并任安徽都督,不久又传来消息:“安徽都督改由革命党人王天培担任”。经芜湖革命党人游说、愿意反正的芜湖巡防营最高长官李振标闻讯后又犹豫起来。而知事朱绣封则没有含糊,11月9日一大早,就在县衙门口挂上白旗,宣布倒戈革命,拥护共和。他还带头剪去自己头上的发辫,并骑着白马绕城号召全县男性百姓剪去这一满清臣民和顺民的象征。芜湖可以说未流一滴血就宣告光复。中华民国成立后,朱绣封被芜湖军政分府任命为行政厅厅长,在军政分府撤销后、新知事无为籍人士许文藻1912年11月到任前,暂署知事之职。正是他和孙万乘联名向沿江考察的孙中山一行发出热情的邀请。
顺便说一句,朱绣封政声尚好,建国后担任芜湖市政协委员,公元1960年去世,享年89周岁。
四 孙中山的惊人之举
孙中山在接官厅码头笑容可掬地上岸了。突然,他脸色阴沉,默不作声,仿佛万里晴空突然间乌云密布。有人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曾参与接待工作的已故濮之奇教授的先人说:原来孙中山看到载着他前往市区的交通工具,竟是一顶八抬大轿。接待员大约以为中山先生嫌彩轿寒酸,连忙解释说:“这是本埠专为迎接贵宾用的彩轿,只有前清总督、巡抚来时,方敢启用。”听到此话后,乌云密布的孙中山突然雷霆万钧起来。只见他快步走到轿旁,一脚踢倒轿子,大声地说:“这是对我孙文的侮辱。轿子是前清官厅大人、老爷们作威作福的象征。我孙文自搞国民革命起,就从来不坐这个人抬人、人压人的东西。现在和将来更不会去坐。”孙万乘和朱绣封等人虽然一时尴尬万分,但却从孙中山的发火中,看到了那缕熠熠生辉的民主光芒。
他们记得,1912年8月24日下午5时,孙先生应袁世凯邀请,北上北京共商国是。第二天,由下榻处赴湖南会馆参加同盟会欢迎会时,他见沿途没有一个行人,“深为诧异”。他当即问了接待员傅良佐和王赓,这才知道旧官僚出身的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特谕步军统领内外巡警总厅,凡先生出入,除派马队侍从外,沿途均派军警护卫,断绝交通”。于是,这位骨子里蕴含着民主精髓的孙中山要傅、王带话给袁世凯:“鄙人虽系退位总统,不过民国一分子,若如此,既非所以开诚见心,且受之甚觉不安,应即将随从马队及沿途军警,一律撤去,俾得出入自由。如大总统坚执不肯,则鄙人小住一、二日即他去”。
他们还记得,1912年4月20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赴福建考察。时为福建都督的国民党籍人士孙道仁为欢迎先生,特地在马尾码头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人群中和水面的大小船只上,到处闪动着“欢迎孙大总统”和“孙大总统万岁”的纸旗和横幅。原先兴高采烈的孙中山突然云奔雨骤起来。他大声斥责了上船迎候的孙道仁:“这太不成话了。就是共和国的总统,退了位,就是一个平民,怎么还要称‘孙大总统’?再说什么‘万岁’,那是封建皇帝硬要他手下的官民称颂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王朝,多少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才取得了消灭清王朝的伟大胜利。如果我接受这个封建王朝的称呼,我对得起那许许多多的先烈吗?”他告诉孙道仁,立即撤掉这些纸旗和横幅,否则决不上岸。因为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看来,一个接受并逼迫群众呼喊万岁的政治领袖和以呼喊万岁为荣为宠的百姓,就是自甘堕落、自甘腐败、自甘反动的体现。
面对此情此景,满面惭红的孙万乘等人焦急万分。因为当天上午,芜湖各界人士已聚集在大舞台内,准备10时左右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而先生不肯移步,这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