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风云中的徐州(3)
辛亥革命网 2013-09-09 00:00 来源:徐州史志办 作者:李世明 查看:
张勋初到徐州,兵力只有二千多人,遂将徐占凤的“徐防新军”七千余人编入“江防军”,又新招土匪二千余人并入,为一万多人马。袁世凯从山东增派第五镇的一个标(团)来徐,并拨发新式过山炮、机关炮,以对抗南京革命军。
1912年 天下易家
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克强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当天晚上,姚雨平率领北伐军中的同盟会员多人到总统府祝贺,孙中山先生神采奕奕,亲切地同大家握手交谈,并致慰问。即日宣布废除宣统年号,颁行新历。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战争正在进行。革命军一路北上,直指徐州。
1912年是个灾荒年,严重的饥荒蔓延苏北地区,战争、抢掠、灾荒和瘟疫仿佛四个天降的恶魔践踏了整个苏北地区,到处是腐烂的尸体和瘦骨嶙峋的百姓。美国传教士们忙着救济,徐州每天有6000名百姓得到一顿热饭。但是第二天发现有7具尸体横在街上。
徐州光复
1912年2月7日(农历辛亥年腊月20日),在革命形势影响下,打入张勋驻徐洋枪队的同盟会会员(一说为崔道平)策动兵变,士兵进逼到张勋驻扎的道衙和察院。2月10日,张勋部经过和革命军交战后,节节失利,遂派代表乞和。双方代表于2月10日在符离集车站谈判,革命军要求清军退出徐州以外一百里,张勋没有答应,未能达成协议,革命军遂分三路进攻徐州。中路为粤军,司令为林震,沿津浦路北上;右路为浦军,司令是葛应龙;左路是淮泗讨虏军,司令为陈干。经丁家围子、濉溪、萧县至徐州。11日 (农历辛亥年腊月24日)北伐军前锋已经进至三堡车站。张勋闻讯连夜弃城北逃,部下哗变,乘机抢劫。
2月13日,韩志正、王少华等邀集铜山县各界爱国人士在铜山县商务会(今市政府地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迎接革命军事宜。会议一致推举韩志正、王少华、王锐生为代表前往三堡迎接。出发前,王少华另有要事不能前往,便由韩志正、王锐生前往欢迎。韩志正曾在《辛卯六十年感旧诗》明确记载此事:“辛亥革命兴,徐被兵劫,土匪四集,予与王君锐生往迎南军郑司令为成先到,兵去匪逃,地方乃安。”
13日深夜子时,韩志正、王锐生由城西门出发,步行至三堡,会见了浦军司令郑为成,汇报有关军事情报,自告奋勇作向导。浦军当即决定继续北上,在韩志正带领下,浦军前哨部队方振武顺利到达十里堡,进而又连夜插进徐州。里应外合,枪声四起,张勋未敢抵抗,逃至柳泉。
徐州光复时间,说法不一,有资料说,14日晨,浦军主力抵达徐州。张勋部在革命军围攻下,狼狈北窜,革命军下令进攻徐州,17日攻下,并追敌至韩庄。
17 日,这天是辛亥年除夕,辛亥革命军入城。冷遹率浦军首先入城,淮军军长陈干、广军军长林震率部陆续抵达徐州。清徐州官吏逃逸,徐州宣布光复。
革命军入城,受到徐州百姓的热烈欢迎。“五色旗鲜明,锣鼓咚咚,气概威武,势不可挡。民众亦有自动列队欢迎”的。这已经是一百年前徐州人庆祝民国成立、徐州光复的难得一见的情景了。
17日,革命军攻占徐州后,本打算继续北上进攻。但徐州光复,威震齐鲁,直指京津,2月12日,辛亥年腊月25日,清廷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南北达成“共和”,革命军便停止北上。徐州一役,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徐州光复,促成了清朝的垮台,帝制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