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主革命先驱——段世垣(13)

辛亥革命网 2024-04-17 11:0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段静安 查看:

段世垣(1882-1914)字次珊、次山,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二十里铺村人,出身于一个中医和教育世家。自幼资质聪颖,勤学好问,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入邑庠,参加清科举考试渑池获榜首,

  

   附件一: 《神州日报》 1910 年 年 3 月 月 15 日和 16 日连载社论

日纸论西藏问题

段世垣

  阳历三月二号,东京朝日新闻社说《论最近西藏问题》曰:达赖喇嘛出奔:世人大为之惊骇。嗣复睹清廷革废达赖喇嘛为庶人之上谕,世人益为之惊骇。据前日上海来电,知有增派姜桂题将军部下军队赴藏消息,清廷之激怒可以见其端矣。此事不但关于西藏,即在清国亦为近年来一大事件。事之所以至于此者,其根本原因由于清国欲夺西藏行政权于达赖喇嘛之手,以巩固自国之支配权也。

  译者曰,西藏自隶我国藩服以来,我国两次出大兵以为之恢复其国,复派专官驻藏办事,以消其内杠,抚绥藏众,事之大者细者必闻于朝廷而后行,受我监督数百年矣。盖西藏之主权,绝非达赖所有,而达赖之立又为我国所委任,于事实固彰彰也。今我欲缩小其权限或收回其权利,原属我国之自由处置,乃国法上正当行为,何得谓之夺夺之云者?非己所有而强取之,谓如日之于韩是也。

  回顾西藏立于清朝之主权下者百九十余年于茲矣,然其内外政治贻若独立就中。自一八九二年清国无保护西藏之能力暴露以来,达赖喇嘛始知满人之君主不足恃,转而欲乞福于白人。此端已启,所以达赖或以俄人之信喇嘛教者为绍,或特遣使节于俄京缔结俄藏协约。未几入一九零二年,虽为宗主国之清国,尚且不得不承认俄藏间特殊关系。至于缔结排英的密约,忽而一九零四年英国乘日俄战役之虚,行西藏远征。及一九零七年,英俄协商,两国誓以维持西藏现势尊重清国主权为约,自是形势一变,而清国权利始造有确立机会。试思最近驻藏办事大臣赵尔丰受中央政府之命所执政策,罔非欲利用此机会者。

  译者曰,该报所述谓我西藏主权俨若为英俄协约所设定者,此逞意不中事理者也。西藏入我国版图已近三百年,既非新得之领土,则无英俄协约以前,我国主权固俨然存在。将来英俄协约期效经过之后,我国主权仍依然无变更。藏与英俄逼处,一有事变其责仍在我国。故我国为维持中英俄三国间平和讨改良治藏之策固不可缓,既为藏民谋增进幸福,经管藏事亦属目前急□,为人道上天然之责,实非利用机会者可比。

  然则对于此事,吾人(日本人)之所见如何?试言之,清国政府利用此英俄协约之效果与其继续期间内确立西藏之支配权、行政权,以断后日之祸根。吾人对于清国此等决心极力表赞成之意。又彼前年厚礼求达赖喇嘛入朝滞京之日,礼仪供帐为达赖受册封以来所未之见。用怀柔政策翼以保有其政权,故与其他种种腐心之点罔不俯寄同情,盖欲执此以切望其成效也。今一旦见怀柔政策之难遂其志,俄而政策一转由极端而走于极端,遣多数不相当之军队执激烈压迫手段,是不得不谓清国苦心计划而有蹉跌之嚘也。

  译者曰,该报以牢笼意味解释怀柔政策,此不仅背戾怀柔六字之本旨,即达赖喇嘛亦不甘受此牢笼。达赖为藏民心灵界代表者,我国遇之仁而有礼,适所以表我彼宗藩之谊,重视我藏民者也。无如达赖愚蠢妄为将陷藏地于悲境,为宗主国者焉能坐视而不以军队镇定之乎?

  今欲振理西藏,无论多少压制政策固所难避,虽在吾人亦非不承认。但以现在清国处理方法,颇觉忘其秩序而趋走于极端。又因军队之监督不周,将使西藏人民因而惹起宗教战争,诱致外国之干涉。此近日之举,图培祸根,为可惜耳。盖清兵从来未入于文明国军队之境,以其不规律,故有到处虐待居民之风。其现象之一端,今已见于电文。自今以后更遣多数之军队入藏,且其目的谓欲驱除达赖喇嘛之反抗,将有袭击寺院,迫害僧侣人民,以行威胁之恐。而在西藏人民不待吾言,将自生其一种之宗教狂热,有时直可以此唱出宗教上之神圣战争。此最可虑者也。

  译者曰,作者之虑贻过矣。藏民同清国民也,荀使摧残藏民,即以摧残自国元气。吾国虽愚,必不出此。且此次出兵乃以警备薄弱不足,以维持平和,故其目的在于镇抚而不在于征剿。今持太古眼孔以观察我国现情左矣。且改革藏事为政治问题,非宗教问题。喇嘛教固犹喇嘛教,吾于宗教信仰初无制限,非若欧洲中世纪新旧教之冲突互相扑灭者,讵有惹起神圣战争之理乎?至若诱致外国干涉一语,此不明西藏情实而贸为斯言以挑拨也。须知西藏为我藩属者若干年,我国为西藏出兵者共若干次,我国抚绥卵翼之者如何,二百年来为西藏支出之费用如何,荀明乎此,必不至徒逞妄言矣。况此次之欲改革西藏政治,乃纯然为人道上之乐利计乎。至其恣口诋毁我国军队,不惜枉词悖理调发祸机,为嗾使记者,有识者曷肯为所耸动哉?

  次更观诸外国关系,若清国政府全用压制政策以收西藏政权,则其纷扰之时日必久。时日既久,则印藏贸易不能无多大之影响,事果至此,能免英国干涉与否未可知也。

  译者曰,我军入藏乃以实藏警备,即有用压制者亦如该报所承认,不疑所谓有不得已者在焉。试观日本之压服韩国者,何如乎?乃可自忘之而转讪我耶?盖我国因藏中权力不巩固,外人入藏贸易者生命财产不□安全,其无形上之阻害于印藏贸易者,纷扰未已。故有调兵弹压地面之举。试观现在英国严守局外中立之宣言,其属望于我整顿藏事以企印藏贸易之发达者,其情何如乎?

  至于俄国其领土内有多数之喇嘛教信徒,此等信徒若声援西藏之同教徒或与其叛乱,则俄国亦决不得坐守沉默况,俄京今尚有重视西藏之守旧派其人乎。

  译者曰,俄人信喇嘛教者为数至少,且我今日政策并非以扑灭喇嘛教使其信仰改宗,何至招同教徒之愤慨?即云有之,俄国亦必不肯以少数人之意见而伤国际之平和,且作者尤须知喇嘛至今犹存者,纯然由我国护法之力也。

  总之朝廷至今措置失当者多矣,而其尤要者在于今后之处理方法。愿清国政府改革西藏政治,宜因时速正军队规律,士卒有非行者急处罚之,以安藏民心为要。吾人敢以此相告也。

  译者曰,通观全文,多用种种不当字样故意误解我国与西藏关系,以逆亿我国对西藏之政策。复曰恐酿神圣战争,又曰恐致外国干涉。捏造种种理由播弄世界无识之,听闻若惟恐藏民不反抗、外国不干涉者,且惟恐我国得安全处理者。果使列国居心悉如如此,世界平和尚能瞬息间保全乎?世界僿野之域尚有开明之望乎?幸而西藏处西陲与彼风马牛不相及,虽欲染指其道莫由徒垂涎耳。若移藏于东北,吾知东人之子必日夜鼓其长舌,挥其长袖善舞之技,出而与我对抗矣。此论虽微,然可喻彼用心之一切也。

  

  附件二 :在第一届国会参议院会议提出弹劾议案

查办河南都督张镇芳违法溺职案

段世垣 撰文

  豫省绾毂南北,革命时代几经兵焚。共和成立后益以土匪纷扰,旱灾频仍,涂炭流离,景象凄惨,生命财产尚无依托,安宁幸福更何冀希?当此时,地方长官应如何激发天良,夙夜兢惕,亟图补救,以慰孑遗之望,勿负中央之托。乃张督自受命以来,吸引佥壬,倒行逆施,违法溺职,贻害地方,驯至土匪白狼猖獗,各地糜烂,群情哗溃,舆论鼎沸。世垣籍隶河南,桑梓惨状乌能默缄。查张镇芳督豫治理无术舆情不恰,临时省议会提议弹劾并要求其出席,忽于指定出席之日即有轰击议会之举,枪伤议员十余名。转影响含射荥河分治问题,罗织疑狱,模糊了结,籍以搪塞。破坏省会误陷平民此违法者一。言论身体自由非依法律不得侵犯均载在约法。前《自由报》持论不阿,张督竟以军队违法逮捕该报记者贾英,拘留两月之久,卒以无何罪名含混放释。人民保障约法尚不足恃,遑论其他?蹂躏约法逮捕记者此违法者二。商办洛潼铁路尽归海兰线,外业经临时参议院议决在案,张督何得违反擅加国有名词,率领军队干涉股东会议,并假手各县知事强迫股东收买股票。又洛潼铁路盐觔加价一项本属股本性质,并非税捐可比,张督不经省议会之议决遽移盐股作行政经费,恣意妄为,人心愤激。保商政策宁不大謬,违背院议擅移盐股此违法者三。地方治安端赖吏治,故用人行政古人所谨。张督自兼长民政以来,宵小競进,贤能裹足,以好恶为进退,以喜怒为赏罚,恶劣知事弥漫全省。其间因违法吞款纵役殃民之种种行为,现令省议会曾谘请查办者不下数十,虽有纠正之法,已成贻误之局。漠视地方紊乱吏治此溺职者一。白狼一土匪耳,方其犯唐县,张督毫不介意,迨陷城抢掠。既去复文报粉饰谬邀赏赉奖田作霖山文虎之章。刘凤桐一营明明附匪且携械以叛而亦不能有所惩戒。赏罚不明,军心涣散,于是剿匪之兵敢于迨战,通匪之兵敢于附和。白狼遂坐以滋大,拥携悍众,破唐县、围宝丰、攻鲁山、陷鬲县,旬余间辗转焚掠,河南半壁悉成一糜烂之场,河陕汝一代土匪蠢动暗图响应。汴垣之内且用戒严,全省恐慌不可名状。张督滥用污吏逼民为匪,既无以清匪之源,而于土匪蜂起之时不能预为防范以遏其始,匪势日炽,各县相继陷落。敢粉饰报捷声言克复,谬称肃清欺罔中央,措置乖方剿抚无术,生灵涂炭谁执其咎?军纪废弛贻祸地方,此溺职者二。以上各情不过其犖犖大者,至其他悖谬行为,擢发难数。若常此滥膺,都督谬长民政,河南前途更何堪想?谨依国会组织法第一条第三项之规定提出查办案,仍乞公决。

  提出者:段世垣 程 克 万鸿图

  连署者:王靖方 王风翥 汤 漪 焦易堂 张鲁泉

  李汉丞 范振绪 张我华 李述膺 赵其相

  彭邦栋 何海涛 金永昌 王鑫润 刘 濂

  毛相印 金兆棪 韩玉辰 李伯荆 孙光庭

  杨家骧 温雄飞 杨 瓊 向乃祺 丁象谦

  马 坤 杨 渡 杨永泰 陈同熙 蒋曾燠

  吕志伊 蒋举清 朱兆莘 郑林泉 萧辉锦

  杨福洲 姚翰卿 高仲和 林 森 徐镜心

  田永正 章兆鸿 魏鸿翼 杨增炳 郭相维

  杨绳祖 卢式楷 宋国忠 富 元 高家骥

  孔宪瑞 窦应昌 刘正堃 王沚清 蒋羲明

  万宝成 谢鹏翰 刘积学 扎西土噶

  

  附件三 :1913  年第一届国会期间 《宪法新闻》第二十一期刊登

再论宪法上不宜定孔教为国教

段世垣

  宪法上无定国教之必要。吾友曾君曾为文以辟之,宪法起草委员会亦既否决之矣。反对者流,尚刺刺不休,大肆簧鼓,擬规定以孔子之道为风教之大本,演为一种不伦不类之条件,而售其变形之主张。记者鉴于民国国情,深虞政治下潜滋危险。用再辟其说,并不伸鄙见。定孔教为国教,理由持之最坚者,曰孔教可以统一人心,曰孔教足以表示国民性。斯二者维系二千余年之社会道德,已成历史上一种不文之宪法。舍固有之不文宪法,效颦外人于民国究奚裨焉?记者寻绎斯言,百思莫解。盖统一人心云者,必有统一人心之具。以孔教言,将以诗书为统一人心之具乎?而六经将绝迹于小学;以礼乐为统一人心之具乎?而古礼不存古乐失传;以纲常名教为统一人心之具乎?而三纲五常各坠其一,是孔门中所恃以为统一人心之利器,至今日适成弩末。所谓万世师表者,两千余年后已凋敝不适于用。吾不知统一人心说,其机能究何在也!

  次曰孔教足以表示国民之特性。为斯言者以为凡国家有一国之特性,如雅典以文化著,罗马以武功称,英吉利以自由名于世,此皆历史上所证明莫之能讳者。吾国孔教,诚能代表国民之特性,吾人又何敢置辞?盖孔教是否足以代表国民性,当先研究尊孔之目的与其尊孔者之属于国家何等社会,而后方可证明孔教之真相。考古代文化至孔子集厥大成,后世宗之者类,皆文艺哲学之士。明清已降,以孔子为缀甲第、拾青紫之唯一护神,故诗书家庭设奠祀孔而其他社会不与焉。思想递嬗极于污浊,尊孔适以污孔,明道反以晦道。如斯之国民性而谓孔教足以表彰之,是适所以污蔑孔教而阐扬隐密丑史中之国民性者也。然则尊孔者其信仰别有目的物,不过籍修孔之道达利禄之门耳。尊孔者为国家少数文学之社会,其支配之能力不出文学,社会以外至下等社会更与孔门无何等之接触者也。而谓孔教足以表示国民性,其言不亦謬哉!

  宗教之作用所以济法律道法之穷,故必有福祸之说,默为心灵界之支配。宗教之客体,专为一般下等人说法。以下等社会既不知尊重法律而又缺乏道德,不得已怵之以鬼神祸福之说,以济法律道德之穷。我国信仰孔教者是否属于下等社会?而下等社会所信仰者是否确属孔教?为贯澈古人神道设教之意,当利用一般下等社会脑筋中固有之迷信,以为法律道德之后援。诚如斯,则我国习惯固自有多神教在也,然则定孔教为国教在根本上已无法见之必要。矧五族之信仰不同,万国之怀疑各异,新旧思想值过渡之时期,中西学说当竞长之,初幕讵可演此狭隘之观念?俾共和政治潜滋危险,灿烂文化显碍进步。此记者所以期期知其不可者也。

  各国宪法关于宗教之规定,苟历史上之遗传具有特种伟大之势力,于宪法上生一种不可磨灭之关系。今迹厥变,迁其始,宗教势力支配国家,继而政与教争,教与政争,政教之冲突西史上遂留一片之惨象。迄近世信教自由,始确有保障。由此观之,宗教之势力,其始在国家以上,一变而与国家跻平等之地位,再变而处于国家势力之下。故宪法上信教自由之规定为必要之条文,为原则之规定。间有定国教者乃保存宗教革命之臭味,为各国例外之规定。稽之国史,宗教既无若大之势力,临时约法信教自由之规定又幸不出于战争之结果,又何所希图明定国教以调发宗教之祸,又何所希图不明定信教自由以安人民信仰之心。

  记者亦尊孔之一分子,其不敢苟同者,止于宪法上之规定,而其信仰孔子之心自若也。国民肇造以来,法守荡然,道德沦丧,人民误解自由之真意,动辄逸乎范围之外,因而有国教之主张。用意至堪钦佩。惟此种事业非法律问题,当让之于社会上之运用,不当阑入宪法。盖宪法为国家根本之组织法,及关于人民权利义务之规定,不宜视宪法为改良社会之具,无他法律之效果。有政治之作用厉行斯法也,则政治势力参入于宗教之中,其弊也;混乱政教不厉行斯法也,则宪法上之规定无裨实用,其弊也。宪法具文二者均无当焉。民国历史,幸无宗教之变。今后国粹之保存,只视社会之运用何如,非依法律之规定与否为消长也,至谓孔教非明白规定即为向晦之机,尤谬想之甚者。

  

  注释:

  1据《开封市教育志》(1991 年版),河南大学堂是清末时期河南省官办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校址在开封前营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下谕,在京城办京师大学堂,各省为高等学堂,河南大学堂遂改名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称河南高等学校,民国二年(1913)停办。该校不是现在的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的前身是民国元年(1912)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址在现在的河南大学开封明伦街老校区。

  2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3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提出“不妨以强敌为师资。”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是林则徐和魏源。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林则徐、魏源,面对清朝在军事、技术等方面落后的现实,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图治强国。1842 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将林在广东禁烟时为了解西方而翻译的《四洲志》扩编成《海国图志》,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该主张对近代中国反抗列强侵略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河南官报》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总四十八期,本省纪事:游学考试。

  5《河南官报》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总四十九期,游学补考。

  6《河南官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十,总五十二期,本省纪事:游学揭晓。

  7[日]实藤惠秀著 谭汝谦 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修订译本)第八章 留日学生的政治生活,六 反对《留学生取缔规则》运动,第 320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 月第 1 版。

  8杜建成《<鸿迹贴>诗词点评》,对段世垣七律诗四首点评节选。杜建成系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史志办干部,国学和文史专家。

  9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 494 册,佚名编《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学生姓名表》第三三页(125 页),台湾文海出版社。

  10 .《最近官绅履历记录》第一集,北京 民国九年七月。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2003 年 9 月,法律出版社。

  11 .《渑池县志》,民国十七年(1928 年)版,卷十九,人物。民国版《河南新志》卷十六,人物,第十七。《国民政府文官处公函》字第三五五二号。

  12 .张仲鲁《见闻点滴》,《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八集,第 230 页,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 4 月第 1 期。

  13 . 民国版《河南新志》卷十六,人物 第十七,民国十八年(1929)。

  14《李天锡纪念文集》事略选,开封新豫印刷所代印。

  15张金鑑《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志士的壮烈牺牲》,《中原文献》第九卷第十一期。

  16 .《国民政府文官处公函》字第三五五二号,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7 . 民国《河南通志稿》,民国人物,卷 392,河南通志馆纂。

  18 . 张尽臣《辛亥河南革命失败之经过》,《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

  19 《大中民报》1912 年 4 月 19 日报道。

  20开封《自由报》1913 年 1 月 21 日。

  21开封《自由报》1912 年 7 月 11 日;汉口《强国日报》1912 年 4 月 11 日。

  22《民国初年之国民党史料》三、(一)国民党本部职员录,第 81 页,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篡委员会,台北,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1967.12)出版。

  23《国民党河南省支部职员表》,刊登于《自由报》民国元年九月十七日(1912)

  24张化民口述 吴凯执笔《回忆先父张登云》,刊登于《河南文史资料》2004 年第 2 辑(总第 90 辑)第 75 页,政协河南省委

  学习与文史委员会主办,2004 年 6 月 25 日出版。

  25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6王幼桥《河南方舆人文志略》第 289——292 页,北平西北书行发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

  27 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决案汇编》一册,查办案,一至三页,民国二年十二月(1912.12)。

  28《宪法新闻》第二十册,《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录》,北京,1913 年 。

  29《河南文史资料》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专辑,发表了段静安《辛亥革命烈士段世垣的短暂一生——追忆我的祖父》,附录辑录了段世垣《日纸论西藏问题》《再论宪法上不宜定孔教为国教》两篇文章,并配发了编者按,引用的这段文字是编者按摘录,《河南文史资料》2011 年第 3 籍(总第 119 辑)第 38 页,政协河南省委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办,2011 年 9 月 25 日出版。

  30段世垣《再论宪法上不宜定孔教为国教》发表在《宪法新闻》第二十一期,第 1-5 页,北京,民国二年十月十九号(1913)。

  31《宪法新闻》第二十三册,宪史页,北京,1913 年。

  32邹鲁《回顾录》十 讨袁失败出亡在日本,《民国丛书》第二编(84),66-67 页,上海书局出版。邹鲁《邹鲁回忆录》十、讨袁失败出亡在日本,第 50 至 51 页东方出版社,北京,2010 年 11 月第 1 版。

  33《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忆》第 328 页,文史资料出版社,北京,1961 年 10 月第一版。

  34 谢彬《民国政党史》,附录五 第一届国会议员之变迁甲 取消国民党籍议员姓名录(民国二年) A 参议院议员 河南 段世垣 谢鹏翰 毛印相 刘绩学 王靖方 万鸿图,上海学术研究会丛书,1924 年初版,1926 年增补修订再版 ,中华书局 2007 年 6月北京第一版。

  35《河南新志》民国十八年(1929)版。

  36《河南通志稿》

  37应为西安——撰文者注。

  38信函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