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 永远的纪念——我的父亲高又明(6)
辛亥革命网 2010-12-09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启维 查看:
1948年先父撰写亲历见证文录前后,李济深来函约先父联系在陕的老同盟会会员迎接解放,于右任与先父或在南京、或在西安相晤,促膝长谈,于公手书中吕醉高歌之“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府人间遍,呼唤中华运转。”以赠先父。在社会重大变革的前夜,老同盟会人所思所想跃然于纸上,诸先贤在天之灵若见今日中国中华运转之盛世,定当含笑于九泉。
列传后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
余父名明德,字又明,在清末鼎革之际不求富贵,不怕死,追求富国救民之道,以求天合。主持“柏氏花园”,与西安、黄陵为倚角是为地合;与井勿幕、于右任、柏筱余、宋向辰、焦子敬、郭希仁、李仲三诸君协孙中山之辛亥革命,见宋教仁、陈英士、谭人凤、熊克武即与之交,为人合;发展工商文化事业,晚年写史、写传不自赞自诩,是与已合。其身影行状已浑然融于史中,作为儿子我不能说我的父亲至于至善,但余之父一生进取为至于至善,奋斗一生,为我辈之楷模,为之敬仰,永远缅怀。
余之父一生,所须记者甚众,综其要一,是善与文人交善,盖当是时之文化人,多走三士之路,即少时为志士,有成为名士,老则为居士。余之父与之同亦不同,余之文拙,引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先父撰二联以明之,其一联为为辛亥后,太炎书赠又明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以彰其辛亥前后之作为,另一联是卅年代后,先父由京返陕,收藏金石古玩字画,投资发展工、商、文化事业,往返于汉、沪、余杭一地,有闲常访故旧老友,与太炎君相见,谈古今,论陕西辛亥纪事,章君欣然命笔,又为先父撰联:“诗题史籕岐阳鼓,书载汜胜湖水船。”①以赠又明。真乃文人之交,胸怀坦荡,君子之交,至善若水,这杯水而今品之,其味仍悠长悠扬。
(2007年11月26日晚)
①太炎先生,国学渊博,文理深厚。此联特别是下联第三、四字,余不识,请教多人,第三字为“汜”似无争议。第四字人多不识,余以似"胜",而省月旁,以与上联阳未用左耳旁相合。若如是,史籕对汜胜,汜胜子者,古代关中农业奠基人。乃人名对人名,岐阳鼓对湖水船。我的浅显理解是留千古对传四方之意。敬请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