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 永远的纪念——我的父亲高又明(4)

辛亥革命网 2010-12-09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启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六十年前,余约三四岁,已初有记忆,所忆最深者,乃我的父亲高又明也。 ,历史的丰碑 永远的纪念——我的父亲高又明,

  1908年重阳节,高又明与同盟会中人柏筱余、井勿幕、郭希仁、焦子静及慕亲会首领吴虚白秘密地策划组织了一次祭黄帝陵活动,(其情节感人,记载在高又明《如是我见我知录》中,内容已为世界廿余家网站所刊用,可见影响之大)。祭文中宣布“誓共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宗旨和“共赴国难,艰巨不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誓言。体现了同盟会人的思想和行动趋向一致。祭奠后,参祭人认为“文字动人,不若仪式之有声有色,深刻有效”。相约至泾阳"柏氏花园"开会研究细节及制定各种办法,决定哥老会、刀客都应联系,以推动会务。

  1910年举义前夜,井勿幕从南方归陕,在泾阳柏氏花园水榭亭居住廿余日,高又明与之朝夕相伴,共商国事,并召集宋向辰、邹子良等到柏氏花园开会。会上传达了孙中山先生鉴于南方起义屡遭失败,欲改西北发动的方针,集合同志订章程计划、讨论反清斗争的方略。此即陕西辛亥革命史极其重要的“柏氏花园”会议。会上推井勿幕、邹子良、柏筱余、宋向辰为同盟会陕西分会负责人,高又明则承担印刷、武器制造、药物购置等要务,督导各县分会之成立,与西安同志郭希仁、张赞元、李桐轩等联络取得步调一致,为在陕西发动起义做必要准备(其时省内同盟会人已达千余人)。就是在这次重要会议上,制定了发动起义的计划。决定联合新军、哥老会、刀客等反清力量,这大约是四月份的事,同年七月,同盟会人井勿幕、新军中人钱鼎(亦为同盟会中人)哥老会张云山、万炳南等在大雁塔结盟,后人称卅六兄弟,以合“天罡”之意,为后来九月初一日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辛亥革命推高又明为军火军械制造第一人。1905年高又明入同盟会后,先后往返于汉口、上海、西安、泾阳之间,精心留意无烟火药炸弹制造术。上海同盟会派技师来陕,高在淳化通润沟设厂制造炸弹武器,熊克武化名刘一峰在陕秘密活动,高又随熊到上海继续精研炸弹、炮弹制造术。在沪期间,与在沪之泾、三原人于右任、李季直、徐朗西等相友善,得与同盟会长江中部要人宋教仁、谭人风、陈英士诸君相交,过从甚密,常议西北革命、军火无源之虑。孙中山先生为高又明亲书“博爱”大字以为记,嘱其精研军火军械制造以解西北革命军火无援之困。高谨遵总理之嘱,一生不疲。

  1911年2月,高又明与柏筱余诸先生再次赴沪考察革命形势,因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提前发动而未能赶上。二君遂每日在民立报社、光复报馆负责安置由广州逃亡至上海的革命志士,并给各省之青年钱粮促其回省暂避锋芒,以保护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发,西安首义,高任军政府军械官,与甘军战于乾礼间,甘军不得长驱直入,高又明所制炸弹之威力居多。高又明日以继夜,操劳不息,奔走于东西战场。就地取材制造炸弹、地雷、弹药,修复枪支。使从敌人手中夺得的弹不合膛、机不应手的枪支得以修复而杀敌于雷池之外。此时高又明不仅有力的保证了枪支弹药的供给,而且实至名归的成了鼓舞陕军奋战的精神支柱。每当敌军强大,我方军力疲弱之际,总有人大喊疾呼:弟兄们,坚持住,高又明制造的炸弹就要到了!立马如有神助而使敌人不堪一击。辛亥革命胜利了,袁世凯窃国后有二次革命、护国护法之役。时孙中山在日本复创中华革命党,任宋向辰为陕西支部长,嘱宋返陕及时与高又明联系以保军火无虑,宋与高又明旧交极深,情志相投,商议改组西安乐群学社,以政治经济知识训练党人,为中华革命党在陕西秘密机关,其后高又明又历任于右任为总司令的靖国军总部军械处长兼第四路军械处长职。胡景翼任河南督军、国民二军军长时高任军械处长、兵工局长职。为1924年“北京革命”迎孙中山先生北上以主国事作了有力的保障和贡献。由于高又明在军火军械方面的卓越贡献。于公右任常面励曰:努力吧!难为你既无器械,又少原料来源,仍尽人之能事,军火虽不及敌人优,总不至缺而无,则你为力大矣!困苦也!高又明在军火、军械制造中始终坚持“简单、实用、可靠”的先进理念,并以之教育影响他的部下。在胡景翼家中始终保留一炮弹壳,上刻“此为又明兄亲制,神勇无比,直入敌军炮膛,使敌人胆战心惊,落荒而逃。”云云。时至今日,陕西,特别是泾、三原一带,流传高又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制造枪炮炸弹,打的准,威力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