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喻一安 林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喻育之,名喻义,字英才。他平生以情恕人,以理律正,豁达开朗的性格,使他长寿。 ,最后一位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

  傍晚,学校上自习时间,忽然听到自工程八营方向传来的枪声。随后,方兴同学翻墙回到学校,手持两把指挥刀,一把交给李翊东,传令紧急集合,并大声宣布:“今天是驱逐满清的日子,大家随我整队出发,到楚望台领枪。”同学们个个精神振奋,身穿刚发下来的青呢制服,脚穿皮鞋,右臂用白布缠着,以作标志。同学们来到楚望台,打开军械库,每人领得毛瑟快枪一支,子弹若干发。这时,各路起义士兵3000余人联合在一起,公推吴兆麟任总指挥,分三路向清廷湖广督署进攻。测绘学堂同学担任中和门至通湘门的守望任务,以防袭击。时值深秋夜间,冷气袭人,大家不顾饥饿寒冷,士气十分高昂。在拉锯式的阳夏战争中,测绘学堂的同学也参加了战斗。 

  辛亥起义取得胜利,武昌湖北咨议局前,竖起两面十八星红旗。

  辛亥起义后,在武昌成立湖北陆军测量局,朱次璋任局长,喻育之等任科员。任职期间,喻育之深感学识不足,又参加湖北法律专科学校学习。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了一套《新法》。1915年又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复辟卖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喻育之与测绘局的同事们一起写文章,集会、游行、呼吁一切爱国同胞,投入反袁护国斗争。军阀头子王占元获悉下令:“捉拿激进分子喻育之。”喻育之被迫于1916年东渡日本。在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读书,后进孙中山先生和日本犬养毅合先生合办的政法学校学习法律。在校期间,喻育之被推选为留日湖北同学会评议长,后又被推举为会长。

  1918年,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签订《中日军事协定》。段祺瑞的卖国行为,激起了留日学生的群起反对。当年,数千名留日学生在王兆荣(四川人,公费留学生,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生)的带领下,毅然回国,投入国内反日、反军阀的斗争行列。留日学生回国后,在上海组织了“中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喻育之任副团长。同时,创办了《救国日报》,喻育之任总经理。当时,“留日学生救国团”向各界呼吁,捐款资助《救国日报》的经费。许多爱国人士慷慨解囊,其中赞助最多的是江苏南通的爱国实业家张骞先生。《救国日报》在27个月中,先后出版800多期,销售最多的是南洋印尼等地,喻育之常以“阮恒清”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救国日报》问世不久,不仅日本人视之为中国青年爱国排日言论之总汇,也遭到英、法、美帝国主义的嫉恨。法国巡捕房无故抓走了总编辑温立,并扬言要罚款、封闭报馆。喻育之闻讯后,立即赶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向孙中山先生汇报了情况。孙中山先生听后非常气愤,说道:“你们办《救国日报》是为了救国,救国就要有勇气,就是杀头也不怕!”喻育之说:“杀头我不怕,只怕封报馆。封了报馆,我们就失去了宣传阵地。再说罚款,我们一时也拿不出钱来。”孙中山先生听后,马上拿出300块银元给喻育之,说道:“准备被他们罚款吧!我在这里,没有什么可怕的,总编辑马上会释放出来”。第二天,温立果然被释放回来。以后,孙中山先生又几次派人送钱支持《救国日报》。报社同仁无不感动。这是喻育之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先生。

  1918年,喻育之以“留日学生救国团”和“全国学生理事会”会长名义与各爱国反帝团体联合,积极活动,坚决反对日、英三次联盟。一天,喻育之带领上千名学生,在上海地方法院侧面一块空地上,进行宣传演说活动,喻育之站在木凳上,慷慨激昂地高呼:“英、日两次联盟,中国所受之害,众所周之。如大家坐视不理,则国家将亡。”一队荷枪实弹的军警赶来,驱赶集会民众。这时,喻育之想到军警多数是北方人,仍继续讲道:“北方的同胞们!你们也是中国人,国破家亡之际,你们理应支持我们的正义行动!”这些北方籍的军警,许多是被迫来当兵的,听到演说,有所感动,未过分阻扰。在场有许多中外记者采访。学生们更是个个义愤填膺、热血沸腾、高呼口号,强烈要求政府阻止英、日第三次联盟。次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报》登载消息:“中国喻育之反对英、日联盟的行动,引起英政府的重视,经提交国会讨论,否决了三次联盟。”为此,同辈们常以“泰晤士报者”称呼喻育之。这一次行动,表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由爱国,走向革命,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救国宏愿。

  1919年,《救国日报》在报纸中缝上,刊登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广告,一读者来信说:“南洋公司的老板简照南兄弟已加入日本国籍,你们《救国日报》向来是主张救国抵制日货的,为什么为日本货做广告?”经报社调查属实,立即将广告撤除,并在原处换上“痛悟”二字。简氏兄弟见报后,大为震惊。愿以20万元的代价仍换上他的广告。对此,报社内部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将款收下,以解决报社经济拮据问题。喻育之坚决反对。简氏兄弟又请了一名大律师出面,到报社进行威胁。喻育之为了这事找到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肯定了报社的做法,并批评那位大律师。这是喻育之第二次见到孙中山先生。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喻育之以全国学生联合会理事长的身份,偕同上海一批学生、工人、商人代表去拜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接见时,勉励大家“言必信,行必果”,坚持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挽救中国。大家深受教育。

  1920年底,喻育之化名阮恒清,再渡日本,足迹遍布长崎、大阪、名古屋、横滨、东京等地,团结反日青年进行游说,直到1921年返国。

  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成立革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目标是用武力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同年,孙中山先生在韶关成立大本营,任命何成濬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派他到粤军许崇智部担任前敌总指挥,进行东征。委任喻育之为前敌总指挥部军法处处长。

  喻育之和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之一施洋(湖北省竹山县人)都出生于1889年,所以互称“庚兄”。他们都是学法律的。1922年,湖北工团联合会成立,建立了28个工会组织,该会聘请施洋为法律顾问,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施洋对联合会及下属28个工会组织委托办理的各种官司,一律尽义务,分文不取,连“车马费”、“住宿费”都是自己掏腰包,而对一般有支付能力的委托人,施洋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