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3)

辛亥革命网 2010-11-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喻一安 林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喻育之,名喻义,字英才。他平生以情恕人,以理律正,豁达开朗的性格,使他长寿。 ,最后一位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

  1921年,喻育之返沪。施洋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成为军阀吴佩孚的眼中钉。1922年9月22日,施洋为了逃避吴佩孚的追捕,来到上海,住在喻育之家里,两人畅谈到深夜。施洋要求喻育之引他去拜见孙中山先生。当喻育之和施洋来到中山先生寓所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时任中山先生秘书宋庆龄的热情接待。中山先生对施洋在湖北领导工人运动早有耳闻。经过一番交谈,孙中山先生对这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律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连连称赞他“人才难得。”喻育之提议介绍施洋加入国民党,中山先生欣然同意。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喻育之时任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总干事,积极筹办广州黄埔军校招生工作。在此期间,他竭力促成和忠实地执行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并热情接待共产党人,诚恳地与他们共事,努力排除国民党右派顽固分子的种种干扰。

  1924年5月,喻育之在上海与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以及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张继、邵力子等人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见证。

  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为了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孙中山先生任命潘正道为鄂西靖国军总司令,并指派喻育之任潘正道的驻沪联络员。孙中山先生当面将潘正道的派令,交给喻育之并指示:“鄂西总司令工作不限于鄂西,可向川东发展,策动川军出师,配合北伐作战。”

  喻育之于1925年由沪赴鄂西,路经武汉,会见老友董必武同志。董必武与赴鄂西的几位同志早有联系,并协助他们入川,为北伐军师长潘正道工作。在重庆,喻育之等创办了《重庆时报》,由喻育之撰写发刊词,旨在鼓吹北伐,唤醒民众。与由共产党人肖楚女主编的《新蜀报》异曲同工,彼唱此和。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发动了北伐战争,潘正道联络川军,由川东向武汉方向进军,配合粤汉线北伐军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骁勇善战,势如破竹,席卷湘鄂直趋武汉。喻育之在《重庆时报》主要报导北伐战争进展消息,以宣传革命,激励士气,唤起民众。当时,没有电台,不能及时了解前线,喻育之从蒋作宾先生处,借来几张详细军事地图,根据军事发展趋势和地形情况,自编“战地来电”。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喻育之和同志们乘船返汉,路经城陵矶时,码头两岸已插上了国民革命军旗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