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申芗和群英会事件(2)
辛亥革命网 2010-09-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然而,黄申芗深知“占毕不足以存国,经史不足以固圉”,于1905年投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当兵。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读书人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出国留学,一条是入营当兵,他选择了当兵一途。他当兵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寻找出路。1900年庚子之役以后,因清政府“剥中媚外”,腐败无能,他相继组织过一些秘密反清团体,如同心会、鼎新会、餐饮会(取“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之意)、新民会,“多则数百余,少而四、三十,皆申芗主裁”。其宗旨皆以“固结人心,推翻恶劣政府为要素”。但“惟时苦于专制,守秘密行动,且无枪械”,所以他想通过亲身入伍来运动军队,以达到借矛使盾的目的。入伍不久,即加入了日知会。时任三十二标统带、亦是日知会会员的蓝天蔚,因见黄是青年才俊,又具有革命思想,便举荐他进了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1907年1月日知会遭到破坏后,他和林兆栋率先在新军中发起成立种族研究会。以后又相继组织过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等团体,并被推选为群治学社社长。1909年3月加入共进会,成为共进会的领导人。1910年4月应湖南焦达峰之约,计划在湘、鄂两省同时起事。后因事洩,被清廷通缉,名列首要,一直流亡于上海、安徽、江西等地。武昌起义成功,他在安庆接到黎元洪的手书,立刻赶回武昌。不久,被军务部委以民军第七协第十四标统带。
那时,军务部委任各级军官不知依照什么标准,且不说黄申芗的资历、能力、贡献如何,先看看他在共进会历任的职务。黄申芗刚一加入共进会,便被委以大都校,其他位仅次于副都督(共进会分三等九级:大都督、正都督、副都督;大都校、正都校、副都校;大都尉、正都尉、副都尉)。以后又数次被委以统制,均见于史料记载。一次是1909年4月,“宣统元年三月,设立机关于汉口法租界长清里”,“于会党之结合,计划将兴国、大冶、安陆、德安、黄州、襄阳及武汉一带的会党,编为五镇,以黄申芗、宋镇华、彭汉遗、袁菊山、刘英等分统之,孙武为正都统,总管五镇”。一次是1911年春,“宣统三年正月,谭人凤奉黄兴之命,来鄂联络,谋武汉方面对广州起事之响应,并携款八百元交居正、孙武为经费。共进会活动,愈形加强。于是乃召集会议,推会长刘公为鄂军都督,刘英副之。预定成陆军四镇,以宋镇华为第一镇统制,黄申芗为第二镇统制,余二镇人选暂未定。蔡济民、高尚志为二十九标正副代表,黄礼堂、张鹏程、萧国宝为各营代表;杨宏胜、方殿申、周楚材为三十标正副代表……”由此可见,黄申芗在共进会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时隔大半年,到阳夏保卫战时,仅委黄申芗以标统,前后反差极大。那时黄申芗正是年轻气盛、踌躇满志之时,不可能对地位、权力毫不在乎,因此心里有些不快。孙武一面贬抑黄申芗,一面却任命自己的亲信邓玉麟为第七协统领。邓玉麟原是新军三十一标的士兵,参加过群治学社。黄申芗与杨王鹏等组织群治学社时,便是以三十一标和四十一标为活动中心(三十一标与四十一标同驻城内左旗营房),故此这两个标参加群治学社的人特别多。如三十一标有邓玉麟、黄元吉、梁维亚、汤舜卿、祝制六、黄依僧等,四十一标有杨王鹏、李六如、蒋翊武、唐牺支、潘康时、蔡大辅、刘复基、钟畸、章裕昆、万奇(万耀煌)等。邓玉麟加入共进会不久,即去了江苏,参加太湖秋操,后投入两江总督卫队营。1911年3月回汉,孙武以二百元交他办同兴酒楼,效水泊梁山朱贵招贤的故事,让他任同兴酒楼经理。同兴酒楼后因经费问题而停办。
黄申芗本不想就职,然而当时汉阳前线十分紧张,大敌当前,为了顾全大局,他还是接受了这一任命。不久,即接到总司令部命令,率十四标增援汉阳,驻守在赫山、梅子山一带阵地。他亲上前沿察看地形,连夜布置战斗队形。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天气寒冷,后勤又无保障,饥寒交迫,环境十分恶劣,战斗又异常惨烈。黄申芗临危不乱,激励战士坚守阵地,击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后又奉命驻守沌口,“伏击敌人于湖上,使清兵不得渡”。汉阳失守后,他奉命撤回武昌,先驻守金口、簰州,后调防青山。民军扩编,升任第八协统领,不久又调任第七协统领。湖北副总统府近卫军成立,又调近卫军第二协任统领。
近卫军统制是高尚志。高原是二十九标的副代表,也是黄申芗主持共进会会务期间亲自任命的十二个大都尉之一,资历能力均在黄之下,现在反居黄之上。黄申芗知道这又是孙武故意所为,可谓捣鬼有术。黄申芗百思不解,孙武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他很想找孙武谈谈,以消除心中的疑团。黄申芗刚回武昌不久,曾以标统资格去过一次军务部。那时有个规定,新任职的军官必须去军务部谢委,可能是晚去了几天,孙武借口有事外出,避而不见。这次不去军务部,径直去了孙武家里。因为是晚上,适逢孙武刚洗完脚。孙武见黄申芗来了,也不让座,“两足俱跣,昂然不动”。直到勤务兵端走洗脚水后,才招呼黄申芗坐下。孙武一张口便说:“你接到委扎没有?”黄申芗说:“接到了,特来谢谢你!”接着孙武又说:“统领不小呀,以前是要戴蓝顶子的。你要好好干!”(所谓顶子,就是顶戴,清朝官员戴的帽顶。按照规定,一、二品均为红色,三、四品均为蓝色,五、六品均为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黄申芗接人待物一向很注重礼貌,见孙如此轻狂无礼,已十分生气,又见他以这样教训的口吻、调侃的语气说话,更是怒火中烧。黄申芗感到无话可说,沉默了一会,也不告辞,拂袖而去。事后,他气愤地对别人说:“孙尧卿(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妄自尊大,连老朋友也不认得了!”大家都为黄申芗愤愤不平。
应该说,黄申芗于共进会是有很大贡献的。孙武从日本回鄂组织共进会,是以黄申芗联络的会党和新军士兵作群众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黄申芗加入共进会,群治学社中的绝大多数鄂籍社员都加入了共进会。以后,他又陆续介绍过不少人加入共进会,如三十二标的戴鸿炳、朱树烈、王时杰、关克威、王鸿猷、张树棠、徐占龙、向海潜等。黄申芗极富活力,经他介绍入会的人应不在少数。江炳灵在1954年12月8日举行的一次首义人士座谈会上说:“学兵中有个大冶人黄申芗,军籍是第三十二标,能说能写,共进会用孙中山的名义委他为大都校。他在学兵中串联了许多人,我也被串联在内。他们的活动步骤是先从帮会入手,因为帮会是原有的秘密组织,有反清的历史传统,加以运用掌握,容易成为革命的力量。黄申芗在军中发展共进会,他以联络帮会方式进行,先换贴拜把,逐渐灌输革命思想,直到填愿书入会为止。”此外,他又将一些革命小团体并入共进会。如他原先组织的种族研究会,黄元吉、汤舜卿的文学研究社,丁仁杰、萧国宝的自治团,李建中、梁维亚的武德自治社,向海潜、李绍白的群英会。群英会对外称一百零八人,取水浒梁山泊聚义一百零八将之意,实际人数远不止此数。随着革命队伍的日益壮大,革命空气空前高涨。正如张难先所说:“复有孙武、焦达峰,于己酉年三月至汉,组织共进会,与黄申芗等结纳,愈形活跃。历来鄂中党务,未有盛于此时者也。”
1909年9月,孙武应聂荆之请去了广东,共进会会务改由黄申芗主持。鉴于以前屡次联络会党起事均告失败的教训,加上“黄申芗与军中党人关系至深,情况熟悉”,乃转向新军活动。“以黄申芗为军界中心,彭汉遗、查光佛任联络”。这一时期的工作多有建树,卓有成效。如着手调查军队会员人数,编制会员名册。统计共有会员八百一十五人,将此八百余人编作指挥团。另外,大冶刘函三、黄丽生、朱秀松、胡子岩、柯茂山等各具名册来汉,又将他们编为补充、筹饷等九队;严格入会手续;设立代表制度;制订秘密规约。如内则、公赏、公罚、外务等共四十条;建立指挥系统。设立筹备处,作为指挥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