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曾祖父与外祖父的点滴事迹(5)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曙霞 陈朝晖 查看:
王禔、陈嘉会1929年作《松溪消夏》篆书,成扇,设色笺本(品相较好)
拍卖日期:2010-04-22,成交价格:RMB14,560.00
2、外祖父石润金
外祖父少时酷爱读书,方圆几十里的书被他借阅殆尽。外祖母曾说,外祖父读书勤奋,手不释卷,读到疲倦时,常蹲在门槛(当时湖南乡下老屋都有一尺来高的木门槛)上读——因为怕摔倒,不敢犯困。
外祖父的诗文皆有很高的造诣,据《桃江人物》记载:(石润金)所作诗文磊落峻拔,超然不凡,为时人所赞赏。又长于作对联,如挽桃江名士萧大猷之联云:
如园其殆仙乎 无马卿之病 避马卿之害 总揽二千载辞章 不将遗稿还天子
及门有好勇者 吊田横而来 骂田横而去 辜负五百人头颈 未曾流血到中原
这首对联,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可惜其诗文流传很少,我们现仅存《石润金先生六十自述》(文)《移居石门塘》(诗)《石公心田族祖传》(文)《石母解夫人节孝事略》(文)《石母李夫人传》(文)《石克昌先生六十荣庆》(文)几篇。
近日在网上⑧查得石润金挽夏思痛联:
功在古羊城,救同志七人,从容足见英雄胆;
文为董狐笔,读平湘三策,风雨犹闻痛哭声。
这些文字,可略见其古文学造诣之一斑,由外祖父至今仍被称为“民国初年的楹联界高手”(《楹联界的“益阳现象”》⑨)的情况,我们也可想见其当时的文名。
四、寓爱于教
陈家和石家都是耕读传家的家族,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曾祖父陈嘉会和外祖父石润金继承了爱子重教的家风,将他们对后辈的深爱,寓于教育之中。在家风熏陶和长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下,他们的第二代大都学有所成。
曾祖父的三子一女,长子陈广传次子陈广忠均于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三子陈崇国毕业于复旦大学,学成后均在不同的领域里为国效力。
外祖父的三子四女,长子石剑威务农,次子石剑仪(昭量)毕业于北京大学,勤勉报国;三子石剑平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阵亡时为国民革命军某部营长,年仅24岁;四女石昭象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因其在农业科研中的贡献,1983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被中华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