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曾祖父与外祖父的点滴事迹(4)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曙霞 陈朝晖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陈嘉会的曾孙和石润金的外孙,我们在先辈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至今仍能时时触摸到那精神的脉动,先辈的事迹,有如五彩之贝,依然在忆

  外祖父去世时,家母石昭象仅两岁,由外祖母和长家母十九岁的舅父石昭量抚养成人。上世纪40年代,湖南靖县的金矿需要一位极其清廉的矿长,因为这是在金子窝里过日子,一般人很难抵抗诱惑。时任湖南省建设厅长的李毓尧推荐了我的舅父石昭量,他说:“我推荐的这个人,就是睡在金子堆里,站起来也不会沾上一粒金砂。”舅父任矿长期间,经手的黄金不计其数,但他从不染指。当时姨母曾从厂里倾倒的废沙中淘得一点金屑,舅父知道后把姨母教训一顿,并将金屑送还厂里。据家母回忆,家里的经济一直很拮据,她自己常常因为学费问题辍学在家。当时舅父生了重病,只能卧床静养,最好的营养品就是在瓦罐熬的白米粥里加一点猪油。因请不起裁缝,家母上学穿的制服都是外祖母亲手缝制的。家母上高中时,白天上学,晚上和外祖母一道纺纱贴补家用。1949年夏,家母考取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因交不起学费(二十元光洋)而弃学。

  表兄石永康(石昭量之子)90年代曾任湖南省进出口总公司驻深圳办事处主任,经手款项无数,从来不差分文。当时表兄生病,请假回长沙,上级迟迟不准,后被告知,是因有他在深圳,上级特别放心。

  姨母每每提及外祖父、舅父、表兄此类事,总是会说“一脉相承”。

  三、文化造诣

  除精于法学之外,曾祖父陈嘉会和外祖父石润金还饱读诗书,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诣。

  1、曾祖父陈嘉会

  曾祖父陈嘉会喜收藏书籍金石字画,工诗古文辞擅长绘画,书法亦佳。撰写的诗文词赋,皆能自出心裁,神含古法。所作书画,苍劲秀丽,为时人所称颂。湘潭朱德裳在《题凤光书画扇并题诗》中称:“三绝诗书画,一生来去今。……”曾祖父的书画流传稀少,据湖南船山学社在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932—1938)编辑出版发行的《船山学报》第一期至十五期上发表的文章书画题目来统计,有《钟馗击剑图》、《秋林索句图》、《故园侍读图》、《山水画》等四十余幅。所作书画,题款题诗皆精,故人们称羡其画作为诗书画三绝。著有《宏斋文集》、《白燕庵诗集》、《时事日记》、《战事国际公法》(法政粹编第十种)等。刊登于《湖南船山学报》一至十五期的诗文著作有一百多首(篇),发表在其他报纸书刊的文章尚有若干篇。他的诗格高古,诗中深寓爱国民族思想和道德伦理政教之学。如诗作《闻与日本订约二十一条有感》云:“可怜犹唱白符鸠,国贼今朝不是吴。独惜谯周事仇国,暮年辛苦递降书。横刀长揖望真空,断送从他短老公。枉自狐翔炫龙凤,雒城谁是半英雄。”又如宣统三年(辛亥 1911)诗《天津感怀》云:“三边血战正纷纷,浮簿诸生转弄文。奴主漫争牛李党,瘠肥岂复越秦分。中原事业思王猛,上将才名压冠军。搔首天津桥上望,忧时心更恋慈云。”细读此诗,可略窥其爱国民族思想之强烈。

  曾祖父还有很多赠与好友的画作,包括扇面,都失散殆尽,我们家现在收藏的唯一一幅曾祖父手迹《秋林亭子图》,还是1999年由李积芳之子李锐回赠的。

  1999年家父母在阅读李锐的《直言》时,看到这样一段话:“父亲去世时,陈伯伯为首操办丧事。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南下到长沙时,陈刚去世,得知程潜当省主席时,他曾任省参议会议长(注:此处有误,系张治中当省主席时,曾祖父于1938年任湖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直至1945年病逝)。陈的长子去看望过我的母亲,谈到土改时,他父亲所藏书画全部被毁。此事使我长久耿耿于怀。土改时注意保护了曾国藩故家,而忽略了陈嘉会等这些人物。陈送我父亲的他自己画的一幅山水,由我大姐保存下来,现在由我藏着。”于是家父母去信希望获得此画的影印件,未料对方却慷慨地将此画回赠,这样,我们才终于得见并珍藏曾祖父珍贵的手迹。

  家父还为此事撰文《李锐璧还<秋林亭子图>》刊登于《文史博览》2000年第2期。

  估计曾祖父还有不少作品散落民间,因为我们近日还在网上⑦看到曾祖父作品(从作品的作者简介可知)被拍卖的纪录:

  陈嘉会丁卯(1927)年作《山谷行吟》行草,成扇,设色纸本(有破损)  

  拍卖日期:2011-01-16,成交价格:RMB3,450.00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