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曾祖父与外祖父的点滴事迹(2)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曙霞 陈朝晖 查看:
关于这一段历史,孙海林在《湖南一师人对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③一文中有如下记载:“湖南一师人曾奋斗不止,从二次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直践履着孙中山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直接参加二次革命即讨袁战役的湖南一师人有黄兴、周震鳞、易白沙、王达、陈嘉会、黎尚雯等。
……在此期间,陈嘉会投身护国、护法斗争,以护法议员身份,游说湖南都督谭延闿发兵驱逐旧桂系军阀陈炯明,劝说其堂弟陈嘉祐率部进驻韶关,联合粤军,一举击败旧桂系军阀,为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大元帅府扫除了障碍。”
抗战爆发后,曾祖父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临终心系“王师北定中原”。
1938年,曾祖父被张治中(时任湖南政府主席)任为临时省参议会第一副议长,他四处宣传抗日救国,后虽辗转流寓东安、桂林、靖县等处,仍外出演说,鼓励民众抗日。1945年,由于年事已高,加之长期忧愤成疾,曾祖父自知岁月难留,临终前曾挥笔奋书宋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以此嘱托家人。
2、外祖父石润金
据家里长辈回忆,外祖父当年出国到日本之前就已经在思考我们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问题了,他是为了寻求救国之道而东渡日本的。
《桃江人物》④记载:“石润金(1872-1932),字奉春,湖南桃江杉树仑乡谢家山人。少年时选廪贡生,颇有文名,当时清朝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交相煎迫,润金审时度势,认为非变更法制,改革政治,不足以图自强。乃自费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入早稻田大学研习法政。这是桃江县出洋留学最早的一人。”
外祖父第一次留日回国后,和当时众多热衷于“教育救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投身于教育事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润金从日本回来,任益阳劝学所总董。次年,任驻省中学堂监督,后兼湖南法政学堂教习。三十三年(1907)再次东渡日本留学,宣统二年(1910)毕业回国。”(《桃江人物》)
据舅父石昭量(外祖父次子)回忆,在此期间,外祖父已加入了同盟会,后因拟写电文力劝清帝退位遭到清王朝爪牙追杀。
关于此事,《桃江人物》载:“1911年9月他与挚友杨德邻劝说当时陆军统制张绍曾等宣布独立,电劝清帝退位,并由他代拟电稿。电文内容有:‘人心既去,天命难违’之句,甚为清王朝所忌恨。探知为润金所主使,谋使人刺杀润金,他得知后,遂回湖南,任醴陵县知事,数月后即辞去,在长沙开设律师事务所,是为我省有律师之始。”
民国二年(1913),外祖父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又当选为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在此期间,外祖父在长沙、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被称为湖南律师鼻祖。他运用自己的法学知识服务于受害民众,为人称道。“国会解散后,润金又在汉口开设律师事务所,以其法律知识丰富、不畏强暴和权贵、运用法律条例得当、扶助贫弱受害者而名噪一时。”(《桃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