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国人对国庆日的讨论
辛亥革命网 2024-09-26 10:32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李学智 查看: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有关设立民国国庆日或纪念日的问题渐为国人关注。当时,对于国庆日及纪念日意见不一。最终,决定以10月10日为国庆日。
君主制时代(或国家),往往以帝王的诞辰或登基之日作为国庆日。进入近代以来,建立共和制度或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则往往以革命斗争、民族独立战争爆发之日或建国之日作为国庆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有关设立民国国庆日或纪念日的问题渐为国人关注。
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的议案
在1912年7月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了确定民国纪念日的议案。讨论中,有1月1日、3月10日、10月10日及2月12日等数种意见,“争执颇甚”,终以武昌起义爆发之日为民国纪念日的意见“经全体赞成,作为正式通过”。但这只是教育行业工作会议的决议,并不具有法律意义。
设立纪念日的建议案
随着武昌起义周年的临近,这个问题被提上日程。9月9日,临时副总统兼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致电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提出于武昌起义爆发之10月10日,在武昌“开周年大会,追悼前徽,特表纪念”,并请派代表参加。
9月16日,黄兴发表通电称:数十年来仁人志士为谋中国改革,不惜牺牲生命,屡仆屡起,至去岁“武昌义旗一举,全国赴助,竟告成功。推原民国成立之基,当以是日为民国一大纪念日”。9月中旬,旅京鄂籍人士以“共和祝典为民国盛仪,万国观听所系,不可不悉心商议”而聚会。总统府军事参议罗虔等人认为,法国国庆日之7月14日为巴黎民军起义之日;美国国庆日之7月4日为十三州宣布独立之日,故民国应以武昌起义之10月10日为“国祭日”。在此期间,北京临时参议院鄂籍议员张伯烈、刘成禺提出关于设立民国纪念日的建议案,建议以10月10日“为武昌起义纪念之日”。由此可见,设立民国国庆日或纪念日为各方人士之共同要求。在此种背景下,北京政府国务院以“民国应有国庆及纪念日期”,拟就《国庆日及纪念日咨询案》,由临时大总统咨交参议院审议。
国庆日的确立过程
当时,对于国庆日及纪念日意见不一,“有主张湖北起义之日者,有主张南京政府成立之日者,有主张清太后下诏宣布共和之日者,并有主张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及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之日者”。在临时参议院审议此咨询案过程中,还有一些议员强烈主张黄花岗起义之4月27日亦应作为纪念日。《国庆日及纪念日咨询案》认为,法国、美国分别以革命爆发和宣布独立之日为国节,“我国国节亦应效法法美,自是一定办法”,故提出以武昌起义爆发之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之国庆日,应举行之事有:一、放假休息;二、悬旗结彩;三、大阅;四、追祭;五、赏功;六、停刑;七、恤贫;八、宴会等。此外,还提议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元月1日和北京宣布共和南北统一之2月12日为纪念日。此议案经1912年9月24日临时参议院第80次会议通过,9月28日以临时大总统令公布施行。
在确定以10月10日为国庆日的过程中,作为辛亥首义之区的湖北人士态度最为积极、明确,虽其中或不免掺杂有地域观念,如在确定国旗的过程中,为使武昌首义所用之十八星旗得以成为中华民国国旗,不惮歪曲此旗的历史及含义,因而遭到他省人士的强烈反对。但其要求以辛亥首义之日为民国国庆日,其理由正大而充分。而在意见纷纭的情况下,终确定以此日为国庆日,表明当时各方人士对于武昌首义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中的特殊作用高度认同。此外,在效法法美为当时一种普遍社会心态的情况下,亦与法美两国确定国庆日之榜样的影响有相当关系。
当时汉语既有词汇中并无“国庆日”一词,故于此日,最初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名称,而出现“国节”“国节日”“国祭日”“国庆日”等种种称呼。因这一节日源自西方,如从西方文字直译过来,即可称为“国节”或“国节日”。而最后确定将这一天称为“国庆日”,是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观念的恰当译法,故为大家所接受在随后到来的1912年10月10日,北京及全国各地均举行了民国的第一次国庆活动。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