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黔西南地区思想文化教育的转变及(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杜厚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就贵州而言,在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团体的建立方面,黔西南地区是开风气之先的,论辛亥革命前黔西南地区思想文化教育的转变

 “仁学会”是吴嘉瑞、胡刚、钟振声、傅良弼、姜辑五、孟广炯、饶焕彩、钟振玉、张鸿藻等20来人,于1898年所建立。主要人物吴嘉瑞,湖南长沙人,早年中进士,授翰林,是康、梁维新运动的坚定支持者。1898午授贞丰白层厘金局总办,到任不久,便与当地上述知识青年在县城文昌官组织维新团体“仁学会”,经常向他们讲解国内外形势,抨击时弊,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的道理。吴的幕僚杨希邵则向青年讲授新学知识,这批贞丰籍青年在吴的政治思想、新学知识的启迪下,由原来封建思想转化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03年,他们又结识了到贞丰省亲、后来成为贵州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张百麟,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相互影响较大。1905年“仁学会”成员胡刚等人在由兴中会派到贵州来发展组织的黄市诚指导下建立了革命团体“同济公”(时另一到贵阳的兴中会会员刘翼卿却无果而归)。“同济公”的山、堂、水、香是“孙中山、洪武堂、成功水、肃清香”,这显然是一个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拥护孙中山的反清革命组织。原“仁学会”会员的思想遂由维新发展为革命。正是这批人后来成为贵:}H自治学社的主要成员和骨干力量,约占首创成员的1/3。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中均有较大贡献,有的还献出了生命,被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的达10人。在民国3年、4年中贵州殉难烈士29人中,贞丰籍达22人,占76%。  

 辛亥革命前后,在将旧式教育改变为新式学堂和兴游学方面,黔西南也是走在全省的前列。   

清末全省兴办的598所两等小学堂和女子学堂中,兴义府共88所,占13%,仅次于遵义府,有个别县处于全省前列,如兴义县共48所,占全省的8%,占全地区的55.8%。而省城的贵阳府也只有64所。新式学堂建立后,地方绅士和当局不惜高薪从外地和本地聘用知名学者进行教授,并尽量购进新式书报、教学设备,因而其教学质量在全省也是很有名气的。在聘请师资方面,以兴义县最突出。如,乡绅刘统之就聘全省知名学者、贵阳经世学堂教师雷玉峰掌笼山书院。“书院向习八股、诗赋,自戊戌,雷廷珍提倡经学、小学,住院生月呈笔记,亦当堂课给奖。置时务书报及经、史、子、集,以供涉猎,学风为之一变”。以后又聘贵州维新名士姚华等任山长。姚等又对书院有所改进。1904年聘留日生徐天叙为山长,学生除习经、史外,兼习数、理、化,并率学生“每月会邑中人士,进行讲演,风气又为之一变”。 

  在将书院改为学堂后,刘官礼“为地方百年大计,锐意兴学,优礼厚币聘省内外名儒,创办城乡小学”,如首任高等小学堂堂长是贵阳名举人张寿龄,教员有务川举人聂树楷、四川人谢正清、本籍人士赵显彬、王文华、李兴甫等。再如,贞丰珉球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后,聘用贵阳武备学堂辍学回乡的仁学会会员孟广炯、留日学生谭珍(子鱼)负责,1907年创办的女子学堂也由以上二人及热心教育事业的孟润芳负责。再如,安龙在建立兴义府中学堂后,由学者湖南人李润庵任堂长,他延揽具有新学知识的人士任教,除教授新学知识外,还从外地购进一批进步书刊,公开宣传革命思想,激励学生为国读书。民主革命中第一个苗族将军王宪章就是由该校毕业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