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黔西南地区思想文化教育的转变及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杜厚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就贵州而言,在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团体的建立方面,黔西南地区是开风气之先的,论辛亥革命前黔西南地区思想文化教育的转变
 

辛亥革命前,就贵州而言,在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团体的建立方面,黔西南地区是开风气之先的。在新式教育的创办方面,也处于全省前列。随着维新思想传播和新式教育的开办,黔西南地区一批知识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形成了一个全省少见的革命群体,为贵州乃至全国的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而对此,尚未有人进行系统研究,本人试对黔西南地区在辛亥革命前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转变和革命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做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号称“西南屏障”的黔西南,被南北盘江和群山所围,长期与世隔绝。但进入近代以后,该地同外界联系日渐密切,并成为贵州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手工业和商业兴起较早和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如贞丰白层渡口“商务盛时,帆樯林立,过客昼夜不绝”,1860年就设立了厘金局。又如,兴义乾隆年间湖南人方胜来等建立陶瓷厂,其生产不断发展;顶效斗笠年产18万顶,在近代行销省内外,并出口越南。光绪年间雄武的生铁年产量7万余斤,桐油110余万斤,销往两广和越南。回龙水银厂在19世纪初官税年达银一千五百两,住户达3700户。随着外国商品的入侵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别是鸦片种植、贸易的合法化,兴义、兴仁等地已成为全省有名的商品集散地。早在1851年,洋纱就开始输入兴义,到19世纪末,土纱被洋纱所取代,仅兴义一地年销售每包重400磅洋纱一千包,达40万磅。同时土纱窄布被洋纱窄布所代替。黔西南地区种植的鸦片被称为“上烟”之一,为湖南、四川、云南商人运销全国,兴义成为与安顺齐名的贵州两大鸦片集散地。另外,据兴义市文化馆所存“官称厘金碑”载,当时兴义还是桐油、菜油、蓝靛、土洋(棉)花的集散地,系外省客商聚居地之一,建有两湖、云南、四川会馆,至今还有云南街、湖南街、川祖街等街名。 

 近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为新思想在黔西南地区的传播和新式教育的举办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已于黔西南区影响尤大。其表现以贞丰“仁学会”最突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