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胡大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后,论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

   这股崇洋风与买办官僚的崇洋媚外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唯洋是崇;区别在于它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并在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侣导F发展起来的。它以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为特征,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较人的冲击作用。

   三、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变化的动力

   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出现,是与人们的生活观与人生观分不开的。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价值观念,即人们对主客观事物的评价,并由此所采取的行为准别。 

  辛亥革命前后,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人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认识。在中困封建社会中,人的个性受到君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压抑,说不上个性解放。西方社会主张保护人权,尊重人格,在法律面前人人甲等。南京临时政府提倡个性解放,提高了人的地位与尊严,鼓励人的生活自主,冲出家庭,冲向社会。妇女不再以闺阁秀女和贤妻良母为终生的生活规范,转到社会上谋求职业和从事社交活动。“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币,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不特自古未见,抑亦环球所罕闻。”豳更多的人对社团活动产生了兴趣,出现了“各处会所如林,党员如鲫”日o的现象,以致“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厕身政党”甚至电车卖票者,学校看门人,亦复自附于社团之列”

由对政治的关心,进而一部分政府首脑人物对实业的醉心,认为“欲兴LJ困,非振实业不可。”于是读书人也改变了以往皓首穷经,崇尚儒理,鄙薄工商的偏见,投向实业,励志开发,以状元之身的张謇,既是立宪派的党魁,又是实业界的巨首。“作诗填词者,千无一人,习经读史者,万无一人,躬行实践为身心性命之学者,旷肚无一人也。”从事法律、政治、金融、实业、财经等成力青年人的主要出路。……这些均足以说明: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我围传统的文化思想正在发生冲击,从而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由于价值观的改变,进而影响到道德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以自由、甲等、博爱作为新的道德规范,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和伦常关系。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夫妇之间辨外内等观念也逐渐淡薄,男女接触不避嫌疑,自由恋爱屡见不鲜,男女之樊篱因而人决。上海“为淫风最盛之区”,“骨肉成亲”,“师生为偶”。Bo湖北“近来女权日昌,淫奔之风亦日炽。”圈这就必然遭到封建卫道士的非议。有人称:“自共和告成后,一般青年,20顿脱樊篱,任意放荡,……野马无缰,任其驰骋。”圈有人愤懑地说:“荡检逾闲,日行动自由;邪说惑肚,煽动乱机,曰言论自由;凌辱父兄,侮慢尊长,日家庭自由,”……“钻穴逾墙,私相爱悦,口婚姻自由。”幽从中可以窥见在道德领域内掀起了狂涛,传统的忠孝观也被冲破。忠君与爱国的思想相分离,要爱国可以不忠君,出现了孝情浇漓、子追父命、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现象。 

  又由于西方的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想的泛滥,唯利是图的现象严重,贱利重义的观念淡没。有人感慨万分地说:“古者人重廉耻”,“今则不然,群天下之人同利而营私,人心风俗,人坏极敝。”各业人员无不蝇蝇逐利,利之所在,艺人则不惜破弃旧规,抛掷身份,商人则专事明欺暗骗,巧取诈夺。在教育晃也出现了“以金钱为目的之学校”。要钱不要命,追名逐利,日渐成为普遍现象。

   四、新风尚是在同旧风尚相斗争中缓慢地发展着 

  一种社会风尚习俗的出现与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既受制约于经济基础与政治形势,又反映了一定的传统习惯势力,表现出一定的历史惰性。一些传统的习俗,很难被一二次革命运动所清除,而是靠以风风之、以化化之。它往往又是『司-定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的。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新风尚,是在同旧风尚相斗争中缓慢地发展着。新风尚主要是在城镇中流行,旧风尚在广人农村与边陲地区还有很人势力,顽固地存在着。 

  以雉发留辫而论,武昌起义后,多数人均愿自动剪除,但仍有不少遗老与劳动群众早已习惯不愿剪去。但迫于社会舆论,不敢拖着长辫招摇过市,“于是有盘结头顶者,有乘坐肩舆者,有垂辫胸前者,有减辫领内者。”在偏僻闭塞之区,竟成立“保辫会”、“复古会”,甚至“视无发者如同仇敌。”即使在通都人邑,也有讥削发者为触犯刑律之徒,或骂“剪辫即泵投洋”者。张勋的辫子军还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质。此类保辫心理,又多出于忠孝。“一般顽固者流,辄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辫发犹所在皆有,盖忠孝之表示也。如人人、老爷的称呼,“于南方官场渐息,民间则依然,北方则无论官民,已相习成风,而莫之改。”如对缠足恶习,人皆知其坏处,但有人仍“以脚小为贵”,致使“父母非不爱子,以束缚于风俗,故忍心残贼其所生。”男女交际、自由恋爱,更是遭到猛烈诋毁。报刊发表社论说:妇女“借入学以放浪形骸,托择交以脱略行检,”而称:“男女往来,禽居而兽爱,则反不如家庭专制之为妙矣。”对闺女的自由恋爱,为父母者有为此感到羞辱无颜见世人,以致自杀或杀人者均有之。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治外,妇子治内”的观点者,“有谓女子生理与男子异,不宜于参政者;有谓女子心理与男子异,不宜于参政者。”幽由此可见,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是一种可怕的势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