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胡大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后,论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

(4)称谓和礼节的改变。南京临时政府明令废除叩拜、相揖、棋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通行的文明仪式为脱帽、鞠躬、握手、鼓掌、洋式名片。民国建立后,不准再称“人人、老爷”,改称“先生”和“君”。男女青年的社交活跃,接触频繁。新的生活又丰富了新的词语。《新国民小传》描绘“有一个新围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回    甑)冲击了神权和旧式婚丧礼俗。在很多地区出现“毁坏佛像,打碎城隍,占据寺院庵观,驱逐僧道女尼”的行动。湘、皖、浙等省的迷信职业者有惶惑不可终日之感,“僧人也,尼姑也,道士也,今皆在淘汰之列。“家中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也有遭到取缔的。有的地方对封建的包办婚姻也有所冲击,不再遵守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以订终生。四川《江津县志》卷十一)风俗篇中载“近则闻有用新式婚礼者”,“男女经介绍人之传达,互得同意后,乃各告于父母为之主婚,或直接由父母提起者,亦必经男女自身许可”。在北京城内,《首都乡土研究》70页上写道:“近来风气稍变,由自主而得父母之允许的也很多了”。结婚的礼仪去繁就简,有所进步,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旧习俗减少或革除,其仪节简而易行,用费亦少。很多地方都推行文明结婚,通行的婚仪是:奏乐、入席,证婚人宣读证书,各方用印,新郎新娘交换饰物qtk指),相对行鞠躬礼,谢证婚人、介绍人,行见族亲礼,行受贺礼,来宾演说等。有人夸奖这种新婚礼的好处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儿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二;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嫔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同时,丧礼也有很人改变,不再搞请僧道超度,焚烧刍灵车马楼库等迷信活动,改为亲友吊唁多赠花圈、挽联,孝带改用向色纸花,以黑纱缠臂为服,一扫历来斩衰期功缌麻之制。出殡时不用仪仗,而用鼓乐。江苏武进的少数士绅,曾有改革陋俗,力从节偷之举。而且,由于仪仗冷落,封建官威扫地殆尽。从西方传入的马车与汽军逐渐开始代替肩舆,人力车、脚踏车也开始出现。在一些通商U岸的人城市中,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近代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地为普通人所享用。在北京城内,车的名目式样极多,如火车、电车、摩托车、脚踏车、人力车,以及洋式马车,在上海则“有乘各式汽车、马车、电车者,有乘轿者,有徒步者,有男女携手同行者,有男女同车左拥右顾疾驰而过者。”19在武汉也有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二、崇洋是变化的重要根源与显著特点 

  早在清末,随着洋学堂的兴办和留学生的激增,一些受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影响较深的青年学生,在社会思潮与生活方式上带头掀起崇洋和西化的浪潮。他们以“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LJ边开”为荣。他们看着外围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围里,没有一点是的,所以学外围人惟恐不像。但当时不能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未形成一种社会风尚。辛亥革命爆发后,为其提供了政治和社会条件,逐步形成一种时代潮流,“摩登”enode】 “时髦”成为倾向革命的象征。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风尚,准就是文明与开化分子;否则,就是保守顽固分子。因而在生活上追求洋化与“摩登化”嘶odemiza tiorD,逐渐为上下各阶屡所接受。“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无足异。……官绅宦室,器必洋式,食必西餐无论矣,其少有优裕者亦必备洋服数套,以示维新。下流衣食艰难之辈,亦多舍自制之草帽,而购外来之草帽,今夏购草帽之狂热,竟较之买公债券认困民捐,踊跃实逾万倍”。这种崇洋和追求时髦的风气兴起后,给社会习俗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人影响。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儿几。”在东北与西南的青少年着西服者也日益增多,于是不得不入量进口西装及原料。据统计,“武昌各处,因改西装衣履冠服输出金钱已逾二千余万。据报载海关调查津埠春季进L J之洋服洋帽二项,已达一百二十五力.两,一埠如是,上海各处可知。”各地的西装及衣料的买卖兴隆,新开设的洋服店不少。洋货店经营的品种也日渐增多,如香水、生发油、U红、牙粉、胰皂、皮鞋油等充滞市场,致使国货滞销,利权外溢。为此,工商界曾致函孙人总统,提请注意解决。孙复函称:“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峨有如来书所云者。惟足政府新立,庶政待兴,益以戎马倥偬,日夕皇皇,力实未能兼顾及此。而礼服又实与围体攸关,未便轻率从事。……究应如何创作,抑或博采西制,加以改良,即由贵会切实推求,拟定图式,详加说明,以备采择。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