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象辕《华楼图记》
辛亥革命网 2012-07-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黄象辕是即墨黄肇颚次子。黄肇颚著有《崂山艺文志》二十四卷。《崂山艺文志》大量的资料分类、整理、缮写等工作则由黄肇颚的三个儿子:黄象轼、黄象辕、黄象辇协助完成。黄象辕为助父修志曾有多次崂山之游,并留有许多诗文。
黄象辕(1864——1921),字子固,号百花草堂主人,邑廪生。生于年清同治四年,卒于年民国十年,年五十八岁,为即墨明万历五年进士,兵部尚书黄嘉善十一世从孙,其祖父黄念昀,字炳华、冰华,号海门,道光庚子(道光二十年)恩科举人,截取知县钦加知州銜著有《述草诗稿》。父黄肇颚,字仪山,号仲岩,贡生出身,参与了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编纂工作,成功编纂《崂山艺文志》(即《崂山续志》)。子固则随祖“隐居崂山……,遂杜门不出即所居莳群卉,自号百花草堂主人,潜研经籍,外旁及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参禅理佛、书法、占卜、医病、弄琴成为其一生中最后十年的主要生活内容。曾绘制的《华楼胜景图》,著有《大学中庸讲义》、《即墨乡土志》。其个人《日记》三十五本。
黄象辕的“名气”来自留有长篇记游文《游崂记》和短小精彩的《华楼图记》。
《华楼图记》云:“余之得偿夙愿于崂山也,缘于族黻亭弟。黻亭馆于灰牛石山庄,其地虽入崂未深.已与华楼为近。岁乙未(1895)春,折简相招,因载酒往焉。弟辍馆中业,相与盘桓九水、大崂间者累月,而所赏心者,则华楼也。既复襥被东游,历探白云、明霞、上清、下清、华严诸胜.虽皆形胜天然,而海山之奇,终未有如华楼者,碑镌名山第一,洵不虚也。山游归,迫忆作华楼图,并图二人在岩石间,则余与黻亭携筇而驻足也,尔时,息影相对,衣冠无别,孰为之弟,孰为之兄,畛域无可论矣.自山中分袂之后,黻亭出而问世,与白云洞泉谢绝己久,返里后,过余家,因出图示之。黻亭恍然,并乞分赠。因题记于上.以示不忘云。”
黄象辕于光绪十九年(1893)作《游崂记》云:“与崂为邻,殆三十年矣。每佳节出环岫门,望岚光缥缈,萦绕城郭,如青莲花踊现佛土,数百年来,久为仙灵窟宅,奥藏真流之所。近虽玄风阔绝,意其中必有出世修真随缘暂来者。顾相去仅数十里,竟未获一谒山灵,是诚陋矣!然无亦有缘存焉。岁在壬辰(1892),绂庭弟馆灰牛石山庄,暮春之和,为书招余。余跃然曰:“缘在是矣。”乃约四月上浣之期。
初二日,山中人来,遂与偕行。此行也,托于拜谒山灵而往,非徒以流连景色,聊寄登高望远之思。故断以留题为窠臼,吟诗为雷同。即所游亦可以不记,而胜迹流览,有契曩闻,则不为山游而记者,亦因记而并详山游;或为山海董狐之史,或为细黄月旦之评。盖详之乎所爱、所憎、所取舍,而游山之人之志,寓其中焉!故记游自搭山口始。搭山口者,城南四十里,人山之初路也。北山环列如屏障,淡云蒙蒙笼其巅,峰头隐约中,时闻磔磔鸟声。南萦平沙河流,带以重峦复岭,时当微雨添翠,山光尤明丽宜人。东过华阴,经乌衣巷,十余里至弟山馆宿焉。初三日,游神清宫。宫外一带浮翠,拥抱石势,颇惬流览。江道人者,入洞坐圆三年,近惟随众食饮,不发一语。就其室访之,与之语,乃娓娓然。自言已招外魔,修行路难,今须发颓然,苟了此生而已。辞去,游大崂观。导者曰:“下山则迂,逾山则近,但稍险耳。”遂相率攀松而登,百步之外,更无行径,惟山风海雾,弥漫涧谷。蹑其巅,则雨气丝丝沽衣袂矣。同游六七人,联肩人大石室,坐待雨歇而行。忽茫茫烟雾中,大声砰然震涧谷,则导者循山觅路,误毗大石坠也。谷尽处,忽逢居人,距大崂观已数武矣。人而少憩,历览堂中悬额。道人曰:“此皆数代度师,垂筋坐化,乡人有此赠耳。”同游者暗挪揄之,从之乞杖。余分得一枝青,如添健仆矣。杖而游九水,路转峰回,余亦莫详其曲折。但见石壅涧流,树生削壁,游人从石路嵯峨中,跳跃踊距,随浪声起伏。然其地阴寒洒淅,蔽日藏精。上阳子言:“山高寡阳,泽穷孤阴。”殆即是欤?继复观骆驼头,乃人所目为雄奇者。时天日阴暮,饥疲殊甚。逾重岭,宿山店,无可食,但得酒软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