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楹联乃是革命历史风云录(3)
辛亥革命网 2011-11-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17年夏,毛泽东邀请学友萧子升“游学”,行至狮顾山,萧被风景所陶醉,脱口出上联:“云封狮顾楼;”毛应对:“桥锁玉潭舟”。充满诗意。1917年暑假时,毛泽东正二十四岁,去拜访安化县饱学文人夏默庵。两次遭拒见,而偏要见。夏决定先考其才。便在桌上写下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应声而对:“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珠联璧合,如诗如画。1921年毛泽东见到李立三喜出望外,笑出上联:“洞庭有归客;”李答曰:“潇湘逢故人。”也是恰到好处。1927年在井冈山时,何长工见毛泽东后,见到正要磨谷,出了一副联:“谷磨磨谷,谷随磨转,磨转谷裂出白米;”毛泽东连称“妙对!”脱口而出:“门锁锁门,门由锁开,锁开门敞迎故人。”真是精辟警策之妙联。1934年2月,毛泽东带着机关干部参加田间劳动,田间休息时,与群众作联出对,路过的私塾先生也参加进来。出上联云:“涓涓溪流,岂能作浪?”毛泽东随口应对:“星星火炬,可以燎原。”预见到了中国革命前途的光明。1934年1月16日苏区中央颁布《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机关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有一老者吟联:“雾锁高山,哪个尖峰可出?”毛泽东既兴而对:“火烧原野,这杆红旗敢行。”
1960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到过一次天心阁。当时我国正处在3年困难时期。5月,毛泽东来湖南考察农村工作,周恩来专程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商讨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紧迫,两人在蓉园深谈了几个小时,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到户外去活动一下,毛泽东马上想到了天心阁。那是一个下午,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走,我们到橘子洲和天心阁去看一下子!这是我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经常去的两个地方。”这天正值久雨初晴,阳光明媚,两人先到了橘子洲,然后又兴致勃勃地前往天心阁。在去天心阁的路上,毛泽东谈论橘子洲话题的兴致仍然未减,他脱口念道:“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恩来,请你对出下联”。周恩来对于长沙并不陌生,1938年“文夕”大火后,他最先赶到长沙领导善后工作,几次到过天心阁,也曾听人说过关于天心阁的一些历史,但对于民间流传的对联不熟悉。他接过毛泽东的话说:“让我慢慢想想。”轿车到达天心阁,毛泽东与周恩来仔细端详着古阁,伫立良久。毛泽东感慨道:“风雨古阁,旧事难忘呀!”话说间,忽见一群野鸽从天心阁茶楼顶上“呼”的一声飞起,冲向半空,盘旋两周后相继飞回楼顶嬉戏起来。见此情景,周恩来灵机一动,对毛泽东说:“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 妙趣横生,天衣无缝。毛泽东听罢,诧异地问:“你么子时候见过这副对联?”周恩来说:“没有,是天心阁茶楼上的鸽子启发了我。”毛泽东说:“武者同宗,诗者共韵,天下一脉。天心阁上曾经挂过一副明代名家作的对联,内容大致如此。”说到这里,两人一同步入了天心阁茶楼。
(四)毛泽东的楹联创作,反映了他的丰富精神风貌,和光辉的革命思想。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1至4月,袁世凯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毛泽东得知后,愤而写下四言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并于5月25日完成签字。5月9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