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楹联乃是革命历史风云录
辛亥革命网 2011-11-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毛泽东主席终生未停楹联创作。这不仅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气吞山河,成为了历史风云的记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与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时,对其重温,是颇有意义的。他存世的楹联,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诗词、书法均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一)毛泽东喜欢撰写楹联,颂扬辛亥革命先烈,留下许多精彩的联句,对后人颇有启迪。
1938年3月,延安各界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并悼念抗日阵亡将士,毛泽东亲自撰写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如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两事熔铸一体,晓畅明白。
易白沙(1886—1921),因请求组织北伐军北伐未果,激愤之下,蹈海牺牲,以死报国。毛泽东挽联云:“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此联有唤醒人们的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38年3月17日,国民党政府陆军中将师长王铭章,在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壮烈殉国。在武汉公祭时,毛泽东送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大无畏英雄气慨可见。
蔡元培是教育家,为争取民主自由奋斗不息。抗日战争时,1940年病逝于香港。毛泽东为他撰写挽联:“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对其学问、人品、人格,用八个定予以高度概括,可谓联中精品。
国民党元老徐谦,光绪进士,历任京师审判厅厅长,高等检察长,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司法部长等职。积极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40年9月26日病逝,毛泽东《挽徐谦联》云:“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死生同概,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上联指出:抗战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要取得抗战的胜利,有赖于持久抗战,而今正好进入了抗战的崭新阶段。下联强调:要同仇敌忾,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夺取国共合作抗战的胜利,不能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老路。就全联艺术而论,语言简练,明白晓畅,含义深刻,恰到好处。
张冲乃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抗战期间,曾作为同周恩来谈判的国民党代表。他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真诚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人士。1941年8月11日病逝。年仅39岁。毛泽东送挽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言简意深情长,是抗战期间流传甚广的名联。褒他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不辞劳苦的精神。
国民党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5月26日,不幸中伏,混战30多小时,重创日寇,而中流弹牺牲。他曾于1941年率二百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曾与5倍于己之敌作战,以800勇士之代价,歼敌5000余,写下了抗战史上闪光的一页。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举行国葬时,毛泽东从延安拍电报时,发挽联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颂扬戴将军的崇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范旭东热心“实业救国”,是我国著名的化工学家,实业家,我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1945年10月4日在重庆逝世时,毛泽东重庆谈判时题挽联云:“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对其极高评奖。
续范亭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35年在南京中山陵以剖腹自杀抗议国民党的层状国抗议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遇救后回山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历任国民党第二战区保安司令,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专员、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区人代会筹委会副主任,因病于1947年去世。毛泽东题写《挽续范亭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遂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上联盛赞续范亭革命一生,下联赞扬续范亭的高尚风格与崇高气节,对他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即将取得成功之际,过早诀别人世表示极大的悲痛和惋惜。是联对仗工巧,遣词贴切,表达完美,思想精深,堪称挽联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