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国文化的试金石(3)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段振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有一个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特点,第一,1912年整个世界只有美国和法国是民主共和国家,其他国家都属皇权和帝制,英国是乔治五世,德



  在儒家中最具有叛逆性格的是宰我。《论语·雍也》载:“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是不信服孔子所说的仁的,“假如告诉仁者说:‘井里有个人啊!’他会上当跳下去吗?”是违背仁义原则不管还是冒着受骗的危险跳下去?孔子不敢正面回答宰我所出的难题,“君子会去救人,却不会自己陷进去;可能会被欺骗,但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受愚弄。”儒家理论和实践相背离,宰我可以说找到了儒家的罩门。(蓝田《宰我思想考》)

  孔子对宰我很恼火,借宰我昼寝的机会痛骂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是这个在孔子眼里“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对母系道术是最感兴趣的,这在整个儒家中,除荀子之外,他是最大的异端。

  《大戴礼记》所载《五帝德》,就是宰我问才传下来,而孔子并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也!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宰我曰: “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业之辨,闇昏忽之,意非君子之道也,则予之问也固矣。”

  宰我请问帝颛顼。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女欲一日辨闻古昔之说,躁哉予也。”宰我曰:“ 昔者予也闻诸夫子曰:‘小子无有宿问。’”

  孔子认为有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就够了,何必问远古黄帝呢?孔子对母系文化几乎是采取敌视态度的,他删诗和尚书,都是以礼教标准来取舍的,凡是具有母系色彩不合父系礼教的都给删得一干二净,是不留下任何母系道术痕迹的。《逸周书》乃孔子所删百篇之余,因系孔子所删,故不入六经。但恰恰是在被孔子所删的《逸周书》中,包含着母系道术。

  司马迁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在儒家那里,黄帝是“先生难言之”的“非君子之道”。在绌抑黄学、独尊儒术的汉武时代,司马迁以很大的勇气突破了儒家对黄帝的封锁,把黄帝列为《太史公书》本纪第一。

  在儒家对父系文化加以总结以前,母系道术在中国文化中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黄帝与颛顼之道在社会上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黄帝学派在战国时期仍然是势力最强大的学派。并且到西汉初期,仍然是国家的政治指导思想。儒家的产生,是母系和父系在文化上进行较量的开始。汉武帝通过绌抑黄学、独尊儒术,确立了父系文化的统治地位。所谓独尊儒术,就是让父系文化取代母系文化。在独尊儒术中打击最为沉重的,就是属于母系文化的黄帝学说。黄帝学说作为西汉初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汉武帝和父系儒家的手中,已处于“绌抑”的状态,并最终失传,成为绝学。中国文化的真正母体,这个孕育了道术的母系文化,永远被埋葬了。

  作为母系文化的黄帝学说,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能兼容并包。所以在西汉初年,经历秦代焚书坑儒的浩劫以后,百家之说又迅速繁荣起来。黄帝学说作为汉初政治指导思想,缔造了烛照青史的“文景之治”,这样迅速扭转乾坤的治功,父系文化是从来不具备的。儒家和法家是父系文化的代表,秦用法家二世而亡,儒家则使汉民族三次亡国,可见父系文化是真正的动乱之源,是章太炎先生所说的中国之祸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