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思潮(4)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简 澈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文,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思潮,

  但孙中山认为,学习外国必须保持民族的独立地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他说:“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洲的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欧美的机器一样。…...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2I]P320。为此,孙中山明确反对两种极端:一是极端排外,一是极端崇拜外国。主张应该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对西方不好的东西应该坚决加以摒弃。必须把发扬传统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他强调:“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如果不学外国人的长处,我们便要落后”。 

  梁启超在复兴中华的过程中,同样特别注重把西方的新文化介绍引进到中国来,“努力用最新意识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同时,他也极力反对“全盘西化”的“欧化主义”,抨击歪曲西方文化和贬斥中国民族文化的各种不良倾向。“他既呼吁介绍西学,以补中国文化的不足'也反对拾西方文化的牙慧去排斥中国民族传统。”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思潮中能够成为新文化建设的领袖人韧,为后人留下“流传千古的学术成果”。

   还须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前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正是前一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落实和深化。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思潮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梁启超、章太炎、雷铁崖、林獬等人复兴中华文化的思想主张与实践,顺应了辛亥革命时期以“救亡图存、改造中国”为主题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历史功绩将永载千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