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思想家文廷式(4)
辛亥革命网 2013-05-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四)翩然青鸟下瑶台,萧飒蛾眉亦可哀。运去六龙成代谢,年衰八骏岂从来。灵和柳色朝朝变,玄武签声夜夜催。早晚人间金碗出,昆明空认劫前灰。
(五)仙山楼阁气葱茏,玉座虚无杳霭中。忽漫游乘三里雾,有时声入步虚风。瑶琴宝瑟暗尘掩,碧海青天无路通。河汉槎浮今不见,御沟珍重水流红。(或作:玉钩珍重水流红)
(六)蝶梦方酣未易醒,韶华一瞬数阶蓂。明皇富贵惊秋雁,炀帝头颅殉冷萤。夜月祇教梅蕊白,春风不为柳条青。道人冷眼荣枯事,覆水从渠不返瓶。
(七)转徵移宫调苦辛,徘徊重向曲江滨。莫随流水终归海,尚有馀香不算尘。吴苑风光看草长,楚骚哀怨有兰纫。一声么凤临窗唱,愁绝青门道上人。
(八)驻颜无奈水千波,写恨聊凭墨十螺。结绮楼成随客至,阿房宫矗楚人过。神山樱蕊奇光吐,海外玫瑰宝靥多。一样秋风有摇落,南强北胜误谁何。
(九)鸟道鲸波各问途,吴宫楚幕共巢乌。有情湖畔三生石,无用楼东一斛珠。清暑殿边开菡萏,龙山会上把茱萸。萧疏葵麦重来处,嬴得刘郎一叹吁。
(十)艳歌最好踏春阳,璧月琼枝夜未央。万里河山歌舞地,百年门户绮罗香。头鹅宴後开金帐,乳燕栖时近画梁。谁向秋霜明镜里,一花一叶悟兴亡。
(十一)曾与松筠共暑寒,愁红怨紫不堪看。邯郸道上无遗枕,神武门前早挂冠。月缺尚应怜顾兔,云深何处觅青鸾。伤春感事浑如梦,便拟还山习大丹。
(十二)年光眨眼若飞鸟,老大无心犹狎鸥。野木参天日黯黯,长江拍岸风悠悠。薛萝已堪荫门壁,诗酒不烦多唱酬。五湖烟水莽空阔,去去稳泛鸱夷舟。
文廷式学问渊博,涉猎广泛,沈曾植《文君芸阁墓表》说:“窃尝以为先汉微言、东京纬侯、魏晋玄风、宋元儒理,以君识学所积,专精一业,无不足以名家。顾君以资平议而已,终不屑屑纂述。君才于史部为尤长,穷其所至,亭林、竹汀,不难鼎足。晚颇亦有意于是,而日薄崦嵫,盛业不究,竹帛所存,千百什一。君所论内外学术,儒佛元理,东西教本,人材升降,政治强弱之故,演奇而归本,积微以稽著,于古学无所附,今学无所阿。九州百世以观之。”沈曾植认为,自两汉至宋元的学问,以文廷式的学识积累,如若专精一项,足以成名家,但他却不屑于纂述。文廷式以史学见长,如若深入研究,可与亭林、竹汀先生这样的大家形成三足鼎立,虽然他晚年有意于史学研究,然而为期晚矣,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成果。文廷式所论述的中外学术,儒佛元理,东西教本,以及时政之议,演绎奇异而归于中国学问的本源,积微而见著,这些论述不依附古学,也不阿奉今学,令神州百世学人观之。沈曾植本身就是被人称作“硕学通儒”,如此称赞文廷式具有成为大家之才,可见文廷式的学问不同凡响,独树一帜,难怪沈曾植在《墓表》的结尾称:“呜呼!岂得谓非有清元儒、东洲先觉者哉!”学界认为,文廷式在西北史、地方史研究上有所成就,尤其是蒙古史研究具有特殊贡献的一位学者。他自《永乐大典》收集一部分,加上散佚的材料,重辑《经世大典》,编成五卷,影响很大。他在字书编纂上亦有建树。
文廷式尚重辑佚,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著录就有五种。由孙光圻著录略云:“《中兴政要》一卷(振绮堂丛书二集本)。清文廷式辑。此书辑于《永乐大典》。宋代高宗朝事。……”
由班书阁著录略云:“《大元官制杂记》一卷(广仓学宭丛书本)。元佚名撰,清文廷式辑。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又由班书阁著录略云:“《大元马政记》二卷(广仓学宭丛书本)。元佚名撰,清文廷式校。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由谭其骧著录略云:“《寿昌乘》不分卷(光绪三十三年武昌柯氏息园刊本)。未名著,系宋时宝祐中之作。斯编系文廷式自《永乐大典》辑出。……”
由高润生著录略云:“《陈旉农书》三卷附《农学论》一卷(农学会刊本)。清刘敦焕、文廷式、陈骧等辑。是书上卷论财力,地势、耕耨、天时、留种、粪田、薅耘、节用、居处、稽功、器用、念虑、善其根苗、祈报、计十四篇。中卷为牛说、牧养役用、医治,计三篇;下篇为种桑法、收蠺种法、育蠺之法、用火采桑之法,计四篇。是书较旧陈旉农书,简而易明农学论,系香山张寿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