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医学译作《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

辛亥革命网 2022-06-28 14: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齐悦 查看:

当孙中山“决计抛弃其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后,仍然关注并推动改进中国医学医疗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尤其是他翻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更是促进了红十字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从青年时代开始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先后就读于广州博济医学院和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孙中山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当孙中山“决计抛弃其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后,仍然关注并推动改进中国医学医疗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尤其是他翻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更是促进了红十字在中国的传播。

  结缘红十字

  1895年至1896年秋,孙中山客居伦敦,常前往大英博物馆博览群书,寻求救国救民之方, 在此阅读所得,后来凝结为《三民主义》。鲜为人知的是《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亦是在此期间知识探索的成果。这还要从他结识伦敦红十字会柯士宾医生说起。

  柯士宾长孙中山18岁,曾在托马斯医学院习医,先后获得药剂师协会许可证、皇家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及研究员,他常年服务于圣约翰急救队和救护会,积累了丰富的战地救护经验。

  孙中山与柯士宾一起游学论道,游览英国王宫。柯士宾被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所折服,尤其看重孙中山的医学专业素养。他告诉孙中山他有英文著作《Ambulance lecture:First aid to the injured》,已翻译成法、德、 意、日四国文字,希望孙中山将其译为华文。

  孙中山将这本急救著作与红十字会文化联系起来,当他行医、革命之时正值欧洲红十字会风起云涌之际。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始于欧洲主权国家发生战争时的急救活动,其提倡的人道、博爱精神超越国界、宗教、民族,被文明国家广泛认可。

  孙中山与红十字会亦有渊源,他的恩师康德黎是红十字会英国伦敦支队创始人,曾在香港参与创办义勇队和市民救护队及其教育活动,孙中山在港求学时曾追随恩师参加急救活动。

  红十字会精神与孙中山追求的革命理想相契合,此时国人对红十字会及救护法等知之甚少,推广红十字会文化责任重大,孙中山欣然接受柯士宾请求,在华人世界积极普及急救方法。

  首部中文红十字译著

  接受委托后,孙中山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他把书名定为《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选定译词依据、准确用中文表达西医名词的意义,成为翻译的核心。

  近代以来,西医学著作的翻译和编纂工作基本由传教医生承担。传教医生在早期医学名词统一和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些词典工具书相继问世。最早进行有益尝试的,当推美国浸礼会医师德万。他最早注意到中文医学解剖名词和疾病名称的问题,编写《中国语启蒙》在香港出版。这是一本中英文对照手册,包括解剖、生理及药物等名称术语,使对医学有兴趣的中国人,对西医学名词有了初步的认识。真正标志着“西方医学理论正式输入中国之始”的是合信的翻译。合信是英国伦敦会在广州行医传教第一人,也是最早在中国翻译西医西药书籍的传教士。合信在华期间,先后在广州和上海译述了《全体新论》《博物新编》《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这是近代以来最早一批介绍西洋医学的译著,包括解剖学、内外科理论及妇婴卫生等多种内容。合信把译书时使用的医学术语汇成《医学英华字释》,并将译述名词和术语进行了分类编排,这是最早的英汉医学术语词典。此外,影响深远的英汉词典还有德国传教士罗存德所编《英华字典》,每个主词条包括词目、英文释文、汉语对应词条等,被誉为代表19世纪西人汉外词典编纂的最高成就。

  西医译著在华传播推广,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广泛冲击。孙中山深受西医西学影响,主要参考《医学英华字释》和《英华字典》等经典词典,此外广州博济医院的恩师嘉约翰所著《汉语医书》也对其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有所帮助。

  孙中山交替使用这类工具书辅助他的翻译,在精准把握全书内容的基础上,悉心推敲译文的遣词造句。他利用国人既熟悉又易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习俗,又释之以西医专业知识。医学术语的表述基本引自《医学英华字释》,一般词句的表述则近于《英华字典》。

  1897年春夏间,中文版《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由伦敦红十字会出版,在海外发行。《救伤第一法》讲述初级救护的基本技能方法,传授日常生活中遭遇紧急情况时救助伤者所需知识,培养在专业医生抵达现场前能发挥衔接作用,提高救助效果的人才。

  孙中山热衷于宣传红十字会博爱精神,推广红十字会的“济世之金针,救人之要术”。他在“译序”中坦白:“恻隐之心人人有之,而济人之术则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而反害人矣。夫人当患难生死俄顷之际,施救之方,损益否当,间不容发,则其理不可不审求也。此泰西各国通都大邑,所以有赤(红)十字会之设,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救济之功,成效殊溥。近年以来,推广益盛。”

  全书近4万字,共分形体功用、论血脉、受伤上下编、移病各法、妇人侍病法6大章。孙中山本着忠实于原著的基本原则,结构、形式和内容基本沿袭原著。

《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广告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重点在“救伤”,篇幅较大,分为上、下两编,“受伤上编”,介绍伤的种类及救伤方法。伤的种类分为割伤、刺伤、破伤、撞伤和毒伤。伤情不同,救治之法各异,不外止血、清理伤口、伤口贴合,但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很多。“受伤下编”,专门讲授“为所遇意外重伤,震动脑部而致”的“失元”现象。所谓“失元”,是指失去知觉、不省人事的昏迷状态。

  此外,该书每章15个问题,共75 个问题,涵盖各章知识点,通过问答题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书中还附图41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剖析精当。

  19世纪末,急救在世界尚属新名词,《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最早用中文介绍国际医学前沿概念和技术,把红十字文化和急救知识引入东方大国,推动着中国的红十字会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对此,民国学者陆丹林论道:孙中山译英医柯士宾所著《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这是救护队的救伤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在新医常识贫乏的我国,当年实在是应时的良好读物,这真是博爱的实行者,可以见到孙中山的深心宏愿、济世爱物的美意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