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医学译作《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2)

辛亥革命网 2022-06-28 14: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齐悦 查看:

当孙中山“决计抛弃其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后,仍然关注并推动改进中国医学医疗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尤其是他翻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更是促进了红十字在中国的传播。

  革命军中红十字

  孙中山对其译作颇有信心,将签名书赠与日本生物学家南方熊楠,确信该书定对中国未来有所帮助,而事实也确如他所料。

  在“西学东渐”的年代,译作很快传入中国并产生一定反响。《申报》在1904年3月5日发表社论言:成立红十字会后,应在医校进行教育,而其教本,除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临阵伤科捷要》外,如孙文所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亦颇有用,正不必以人废言也。

  在孙中山等仁人志士的宣传启蒙下,1904年3月10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支会在上海成立,是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开端。

  一年后,孙中山在日本建立全国性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积极策动反清起义。在同盟会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开展起来。其中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与煤矿工人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孙中山在筹划革命的同时,也把红十字会之名深深铭刻在心。考虑到作战中救治伤员和普及救护知识的必要性,孙中山拟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再版发行,为武装起义的救护工作做知识上的准备。

  他为此面晤《民报》主笔章太炎,提出再版建议:“兵者所以威不若,固非得已。攘胡之师,为民请命,庶几前歌后舞,而强寇桀逆,未遽倒戈,伤痍者犹不得免。义师之中,庶事草创,固不暇编卫生队,良医又不可得,一受创伤,则能全活者寡矣。其以简易之术, 有济。是书文略易明,以之讲解,不过数日而能通知其意,其为我宜行之。”在军中普及救护知识,章太炎对此表示赞赏,并热情地为该书重印本作序。

  1906年冬,孙中山在日本对译著作了文字上的修饰,改变若干名词的译法,由邓慕韩、廖仲恺帮助校勘,出于“入乡随俗”之故,把初版“红十字会”全部改为“赤十字会”。

在日本出版的《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

  初版问世十年后,1907年2月东京民报社再版。《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刊载广告宣传译作:“是书分六章,首论形体功用,次论救伤之法,次论移伤侍病之法。疮痍生死之际,临变救急所当第一着手者,简明切当为赤十字之要书,法、德、义、日均有译本。孙文先生湛于医学,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七年以汉文译述,流传甚广,迩来再版,章太炎序而行之,他日国民军起,大有裨于实用,且行者居者苟明此法,可以济不虞之变,其有造于个人抑非鲜也。”

  诚如广告所言,再版《赤十字救伤第一法》意义深远,不仅作为当时武装起义的救护工具书。在日后的北伐战争中,该书也成为训练卫生员的教材而推广应用。

  中国红十字会自诞生后对国民革命发挥重要作用,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功绩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特别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红十字会因救伤瘗亡而声震遐迩。在辛亥首义地武汉,红十字会派出多支医疗队进行战地救护,持续月余。1911年,南京开战后,中国红十字会与美国红十字会江安分会、旱西门金陵医院、螺丝湾贵格医院、鼓楼基督医院联手,救治伤兵病民;商请沪宁铁路医长齐福果医士、总办朴爱德,“特备红十字医车数辆,由宁镇一带往来驶救,一遇伤兵,即行抢救至伤车内,随到随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中国红十字会面临新的抉择。为争取新政府“立案”,维持中国红十字会的合法存在,沈敦和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副总统黎元洪提出立案请求。21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转达红十字会立案请求。孙中山立即表示支持,特电黎元洪准予立案,高度赞扬红十字会救伤葬亡功德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查民国军兴以来,各战地将士赴义捐躯,伤亡不鲜,均赖红十字会救护、掩埋,善功所及,非特鄂省一役而已,文实德之。兹接电示,以该会前在武汉设立临时病院,救伤掩亡,厥功尤伟。复经日本有贺氏修改会章,已得万国红十字会公认,嘱予立案等因。该会热心毅力,诚不可无表彰之处,应即令由内务部准予立案,以昭奖劝。”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根据副总统黎元洪的建议,乃命令内务部准予中国红十字会立案,《临时政府公报》发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准予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立案文》,这是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获得政府正式立案,并加入国际红十字联合会。同年9月,红十字会召开首届会员大会,报告会务、账目、拟定会章并正式选举常议员和正副会长及理事长。会员大会盛极一时,但尚未解决各地红会的统一问题。次月召开了统一大会,通过红会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会章——《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根据章程制定各地分会章程,对总会与分会关系、宗旨、义务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管理更趋科学规范。

  中国红十字运动在孙中山的关怀下平稳过渡,步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此,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开始了新的救援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