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修筑记(2)

辛亥革命网 2015-09-14 10:10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郭增望 查看:

1937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拨款二百万元交云南省政府,修建滇缅公路,限定1938年底通车。交通部派赵履祺率领技士汤仁寿、技佐吴文熹前往督工。后增派督察工程司徐以枋和我协助修建大桥。

  1938年11月全路名义上通车。但工程质量差,无路面,塌方严重。1939年交通部在昆明成立滇缅公路管理局,办理该路改善工程,花费了几倍力量拓宽仄狭路基,改善急弯陡坡,清除坍方,加铺路面,以保持正常行车。

  功果桥

  滇缅公路在功果跨越云岭山脉峡谷中的澜沧江,海拔一千米。两岸是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坡陡无树,江面宽约一百多米。1920年当地绅士开辟从云龙到王山的捷径,在功果过江。初用排渡,后改用籀索,不能适应交通需要,建造铁链桥。桥成后被洪水冲毁桥台,大风吹断铁链,现经改建,终于建成能通行人畜的铁链桥。

  按照滇缅公路施工规划,新建一座90米跨径的临时性悬索桥,载重一辆7.5吨标准货车,桥面宽为3米。徐以枋在仰光绘制了一张总体图和订购了直径35毫米钢索、园钢吊杆、锚碇钢件等。桥面木料就地采购。云南省公路局限令六月底通车。

  功果桥工程处设在镇西端老君庙内。主任为夏光国,四位技术员都是云南公路培训班毕业,无桥梁施工经验。2月18日我来到功果,和吴文熹、夏主任会商后,选定在老桥上游20米处建桥。利用老石砌护岸作为桥台。

  该处石砌护岸高十多米,虽是干砌,但石块巨大较平整,护岸厚度在三米以上,经过二十多年几次洪水考验,完整无损,如折除老护岸另建新桥台,枯水时期已过,基础无法施工。衡量利弊,认为利用老桥护岸作为桥台的方案较为现实,明知有风险,但到正式桥完成也就赢得了时间。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施工计划。吴文熹后因另有任务,改到他处工作。

  东岸锚定坑需开挖大量石方是施工的关键。目前必须改变员工的作息习惯,振奋精神。我与夏主任详细交谈,取得共识。云南习惯一日二餐,上午10时工作,下午4时下班吃晚饭。我们向青年技术人员交底,动员他们改变作息时间。桥工处顾问封处长是个精明能干的人,竭力支持我的安排,我们把原来冷冰冰的工地,变成热火朝天的、大家有奔头的局面。我们商定夏主任负责组织工人和调运材料。我指挥工地施工,同技术员一起干,从工程放样到施工操作,都亲自动手,掌握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

  5月初正在紧张施工之时,公路总管理处肖庆云帮办和汤有光技正来路视察,我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施工布置、进度及利用老护岸建造桥台的方案。他们当面未置可否。但到了保山,以赵科长的名义写来一封信,说老护岸不可靠,要我慎重考虑,重建新桥台。我对他们从背后射来的这一冷箭感到啼笑皆非。如听了他们的意见,不能如期完成任务;不听他们,出了乱子,白纸黑字,言之在先,罪责难逃,当时我只有横着一条心,置之不理。暗想万一垮掉,准备逃到缅甸了事。后来徐以枋来工地,他支持我的方案,认为为肖、汤的意见,脱离实际,嘱照常施工。

  桥梁的钢索和吊杆、锚碇各种钢材均从仰光运到畹町,再用驮运或人抬运到功果工地。水泥从昆明运到下关,再驮运到工地。木料从深山中砍伐抬运来。现场只有沙石材,本地石工技术较好,但不会浇制混凝土,需要手把手去教。除从仰光雇用一名印度技工,他能起重和浇制钢索锚头外,整个架桥技术都得由我亲自制订,亲自指挥。我用仅有的几个滑轮,制造两岸的巴杆,起吊钢索。设计了木制“土起重机”,起吊木横梁。采用当地“溜索”办法架设吊杆。

  五月雨季开始,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东岸锚碇坑因大雨,坑顶岩石滑坍。幸好工人正离坑吃饭,避免了伤亡。有一次我正在坑内测量标高,忽从山上掉下石块,工人们急叫我避开,当我离坑,又一块石块落下,击中测量仪器,人避免了伤害,为了清除坑内塌方,不误进度,不得已只能同时砌筑桥台,放炮时,才让二人暂时撤离。

  缅甸定购的钢索,因雨季无法运来。向封区长借用腾冲建桥备料的纲索,用人力分小圈像长龙一样地翻山越岭抬运,于5月中旬才到达工地。

  两岸石砌桥塔和锚碇混凝于5月20日完成。当即把浇好锚头的钢索通过老桥抬到桥边,两端固定在锚碇钢杆上.然后用巴杆起吊到塔顶索鞍就位,于5月27日完成。再用“溜索”方法从桥中心同两岸安装吊杆。吊杆安装完成并调准好长度后.从桥端用土吊车安装横梁和桥面,于5月3 1日完成通车。功果临时悬索桥提前完成,禄督办认为是奇迹。为了减少卡车通行时桥面变形,徐以枋嘱加做木加劲桁架。后因桥面太狭,累被汽车撞毁而拆除。

  功果桥通车后,我到保山工程处休息。保山是沿线最大的县城,是云岭与怒山之间的最大平坝。城区约二平方公里,居民约数万人。街道整洁,粉墙黛瓦的房屋、石板铺砌整齐的街道,溪水绕城,郊区种水稻,兼檀桑养蚕。菜肴糕点,有江南风味。据说明朱元璋攻占江宁后,把大户流放到保山。这里居民大部是南京人的后裔。中大同学严德一从总管理处调采工作,保山重逢,情趣相投,引为知己。我在惠通桥时,他帮我管理经济,采购用品,转交信件。那时,我是副工程司,月薪120元,另加出差固定津贴60元,每月支出不到30元,余款都请严代存保山中国银行。离云南时存款有二干元(合黄金二十两),当时不会理财,任其贬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