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时期的汝南(下)
辛亥革命网 2016-05-13 09:01 来源:铁血社区 作者:河南人的讽刺 查看:
掌握红枪会
汝南地处中原,负山面淮,接轸江楚,控扼颖蔡,是豫南的重镇。县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起,这里连年军阀混战。直系军阀田维勤部乘机占据汝南,到处招兵买马,征粮派款,鱼肉百姓,收匪纵匪,无恶不作。加之原河南督军赵倜之二弟赵俊把持土地百顷以上,肆意剥削农民,致使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农村到处是一派哀鸿遍野、“兵无百日灾,无夜无匪警,田庐不治,半为墟矣”的凄凉景象。
如此严重的灾祸,不能不激起农民的强烈的反抗。1924年秋,全县各乡村普遍聘请武师,组织红枪会、白枪会等各种形式的农民武装,以看寨保村,防御兵匪打家劫舍。
1927年春,汝南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已掌握了十八里庙、沙河口一带2股较大的红枪会组织(共1.5万余人),并组织他们联合起来,向反动军阀开展武装示威和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有时还于大股土匪和散兵作战。
但是,也有部分红枪会组织为土豪劣绅所操纵。他们的封建迷信观念严重,对北伐军的态度不明确。北伐军抵达汝南后,他们看到,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对民众较好。在北伐军发动民众并提出“打老陕(即直系军阀田维勤部,田是陕西人)”的口号后,他们的态度逐渐明朗,表示愿意与北伐军合作。
于是,北伐军的政工人员与县党部密切配合,“无日不奔走在红友之间”。他们与红枪会员们赤诚相见,陈说利害,并通过政治思想工作掌握了各社会组织人员的思想动向,迅速开展了农运工作。5月20日,西北乡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在城西桂庄召开。各乡村参加会议的红枪会首领有:金铺乡的李德轩、李粹轩,十里铺的祝金性、张东川,桃园铺的姚协唐、刘德兴,乔云乡的戴永有,八里铺的杨应伦等。此外,罗店、楚铺等地的代表20余人也参加了大会。
会上,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秘书徐如麟讲述了北伐的目的和当时国内外的形式,同时阐明了北伐军此次来豫是专门为接触河南人民痛苦的。接着,他说:“这次邀请个位代表到此开会的用意有二:1.目前正值军事动荡时期,城内田维勤部勾结土匪,意图扰乱,各枪会组织应积极自卫,要设法断绝田军与土匪的联络,使革命军得以早日肃清逆贼,绥靖闾阎,共享安乐;2.各枪会分立门户,不能收合作之效,应在党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以增强自卫能力。”
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表示:拥护武汉国民政府,全力支援北伐军作战。大会还通过了8项决议:
1.奉劝城内百姓赶快出城,免得受累;
2.绝不向城内输送粮食;
3.扣留“老陕”从外面运来的粮食;
4.红友们一起行动起来,准备收缴“老陕”的枪械,收回后归农民自卫军;
5.告诫城内田军官兵一致行动起来,打倒军阀;
6.红友们设立岗哨,断绝城内外交通;
7.割断田军的电线,保护革命军的电线;
8.严拿“老陕”侦探。
6月13日,第十一军政治部社会股又在老君庙附近的温庄召开了各界人士座谈会,着重要求各社会组织要趋向健全,封锁敌军之给养,牵制敌军行动,保障革命军之交通,自主革命军给养。为了确保北伐战争胜利,会议通过决议:由各村店分担现洋5000元,推行中央银行纸币,设立兑换机关。并明确规定:麦子每斤为150文,洋钱的价每元为3串500文,即1元可买小麦22市斤。
为了减少北伐军采买困难,县农协办事处即日向各乡村发出通告并大力宣传,要求确保会议决议的实施。在此期间,全县民众积极行动,集中各乡、店的粮食,组织慰劳队、运输队、向导队,为北伐军输送给养,多方支援、积极配合北伐军作战。
围攻汝南县城
此时,盘踞在汝南县城的军阀田维勤部,已由1922年初来汝南时的1个旅扩充到1个军(辖2个师)。北伐军的到来,使他们感到大势已去,难逃灭亡,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他们玩弄花招,表面上宣布脱离直系军阀,归顺武汉国民政府,在城内挂起青天白日旗,暗地里却和盘踞在上蔡一带的奉军富双英部相勾结,虚于革命军周旋,不肯让防,还唆使士兵殴打宣传队员,袭击北伐军部队,并紧闭城门,企图负隅顽抗。
5月9日夜,北伐军右路总指挥为了清楚障碍、讨伐叛逆、巩固后方、为民除害,决定围攻县城,并采用白天开展政治攻势进行宣传,晚上即开抢射击的办法,先后围攻县城数日。北伐军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田军盘踞汝南多年,根深蒂固,燃料缺乏,粮价昂贵,城内居民多“拆屋以为薪,罗雀以为食”,生活非常艰苦。所以,以仁慈为怀、保护百姓为重的北伐军,不忍过多使用重武器。
5月14日,北伐军总指挥下达总攻击令。因主力急于北上,攻城未可,故只留第二十六师继续监视汝南之敌。随后,贺龙的独立第十五师也来到汝南,迫使田军一直龟缩在城内,未敢露头。
举办农运班
正当北伐军到达汝南开展农运工作时,5月11日,武汉国民政府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随军工作组也到达汝南城西的韩庄。嗣后,县党部亦迁往韩庄。为帮助汝南培养农运干部,工作组和县党部进行了协商,决定利用韩庄集西公学开办农民运动训练班。首期培训60人,由县党部选派青年学生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参加,教官由工作组的郭景尧、马震、梅俊明等担任。
训练班以讲政治课为主。主要课程有:三民主义大纲、农民协会与农民自卫军、农民运动之实际策略、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宣言和决议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华民族运动史大纲、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和各地农运状况等。同时,训练班还组织学员到驻马店、水屯等地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举行演讲,以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学习期间,姚玉衡、张鹏举、王德林、吴占举、刘振清、冯振亚等一批优秀青年,由郭景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月1日,北伐军攻占郑州后,形式急剧变化。农训班虽然之办了20多天,但所起的作用很大,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培训了一批农村骨干力量,而且也给汝南的中共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此次北伐军在汝南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全县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期间,中共汝南地下党组织积极带领广大民众,多方支援了北伐军,为二期北伐的胜利作出了贡献。